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料之外(1 / 2)

袁熙出使東武陽,和曹氏談判的時候,因為鄴城的流言屢禁不止,袁紹便召集諸人,討論是否將子嗣過繼給死去的袁基一支。

這之前就有袁尚的推動,他的想法很明確,現在袁熙的威脅對自己越來越大,而且先前自己陷害的小手段,怕是也被其發現了。

為了先發製人,他決定先將袁熙驅逐出袁氏,再對付袁譚。

一旦袁熙被過繼,那他在幽州所獲得的一切,從地盤到官職,從士兵到錢糧,將受製於袁紹這一支,到時候袁尚掌家,隻要張張嘴,袁熙就不得不將所有的東西交回來。

那時袁熙還不是任自己魚肉?

至於袁譚,打下青州後,被授予了青州都督一職,實際上幾乎已經退出了袁紹繼承人之爭。

袁尚的算盤打得很響,袁譚那邊也有自己的盤算。

自己要被授予青州都督不假,但官職未必將來不能變。

隻要自己還留在袁家,就有翻盤的可能性!

所以在袁譚袁尚表麵一團和氣,私下各懷鬼胎,達成了微妙的默契後,兩人心照不宣地同時向袁紹提出,袁熙是過繼給袁基一支最合適的人選。

畢竟袁熙在三人之中,身份最低。

結果大出兩人所料的是,不僅是中間派的謀士,連某些依附兩人的謀士,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有兩位中間派的謀士更是直接發聲。

“主公,不應將袁熙公子過繼,而是應將袁譚公子過繼!”

此話一出,袁譚袁尚都驚呆了。

表態的竟然是沮授田豐!

這兩人地位非常超然,此話一出,更是有數位謀士附和。

袁譚袁尚突然發現,事態有些失控了!

為什麼?

沮授作為監軍,向袁紹開始建言,雖然其說話異常隱晦,但是大致意思眾人都聽明白了。

袁熙有輔佐之大才,要是趕出袁家,實在是太過可惜。

袁譚公子有獨當一麵之能,若是能另立一支,可以和袁紹這一支互相呼應,壯大袁氏聲勢。

這隱隱約約的意思很明顯了,留著袁熙比袁譚強。

沮授是堅決反對諸子各領一州的,他認為這會導致人心不齊,嚴重削弱袁氏的力量。

如今沮授的意思很明顯了,先排除袁譚,然後由袁熙來輔佐袁尚。

至於田豐的理由,則更加直白。

袁熙的名字暗合讖語,可能是袁家將來應讖之人,所以無論如何,也該留在袁家。

這話一出,眾人臉色古怪,在支持袁尚的謀士中,逄紀終於找到機會跳了出來。

他冷笑道:“元皓先生,你可知道,二公子在北新城用全家發的誓言?”

“他數次用袁氏全族發誓,不忠不孝,如果真的應驗讖語,更可能會牽連到袁氏全族!”

“要真如元皓先生所說牽扯到讖語,更應該將其過繼給已經滅族的袁基一支!”

此話一出,連田豐也無言以對,道理確實是這個道理。

但真要是應了讖語,袁紹這一支會怎麼樣呢?

當年袁紹袁術逃離雒陽,牽連到了袁隗袁基被害,一直是袁家一塊心病,如今袁熙身份和當年袁紹一樣,會不會過繼之後,給袁紹這一支帶來不好的影響?

有些話太過敏感,不好公開拿出來說,各謀士含含混混,爭論不休了大半天,最後委實難決,袁紹隻得表態,將此事擱置到來年攻打公孫瓚後再說。

袁熙和袁譚相見,聽其講完前因後果,麵色不變,心中卻是狂喜。

雖然有田豐沮授這兩個意外,但事情成了大半了!

自己故意留的破綻,對麵也都用上了,最後的關鍵,還是在袁紹身上。

隻要將徐州事態穩定,打敗公孫瓚平定北方,袁氏沒有了後顧之憂,他便可以過繼,和袁紹談條件了!

而且關於自己的名字的讖語,起到了他也沒想到的作用,將來有可能還有極大用處!

想到這裡,他裝作憂心忡忡的樣子,安慰袁譚道:“兄不必多慮,車到山前必有路。”

袁譚歎息道:“二弟要真的對家主之位有興趣,我也可以和你公平相爭。”

袁熙趕緊搖頭:“請長兄放心,我對阿父繼承人之位毫無想法,若有欺騙,天打雷劈。”

他是真的不感興趣,呆在袁紹這一支,哪有做袁基那一支的家主來得香?

袁譚這才稍稍放下心來,苦惱道:“如今三弟勢大,我被困在青州,如之奈何?”

袁熙說道:“兄且放心,明年打完公孫瓚,便會見分曉。”

“隻要青州提起建好海港碼頭,咱們便可以謀劃下一步了。”

袁譚思忖道:“遼東公孫家族?”

“這倒也是個方向,就是北方苦寒,咱們也隻能在北地了。”

袁熙也不說破,笑道:“青州黃巾和泰山賊也不是一兩年能及解決的事情,在那之前,兄先經營好青州便好。”

袁譚聽了,點頭道:“二弟說的有理,如今能幫我的也就二弟了,兄弟齊心,必能成事!”

兩人相視一笑,雖然都知道這話有點假,但今後幾年內,兩人確實需要抱團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