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討價還價(1 / 2)

聽了曹操的話,眾謀士和將領心道真是高,實在是高。

要說把曹太公作為人質,那就是大逆不道,曹操臉皮再厚,也不好明著作為借口。

漢高祖倒也曾乾過類似的事情,雖然項羽最後也沒殺掉劉太公和呂雉,但確實也不好拿出來宣揚就是了。

然而畢竟是開國皇帝,誰也不敢公開非議。

曹氏現在是廣納天下士族的時候,麵子上的事情,總是要做的。

但是要換個說法,說鄄城危急,讓曹太公帶著家眷去鄴城避難,這就名正言順了!

曹操這邊交出了家眷,袁紹那邊得到了想要的人質,兩邊各取所需!

明公高明!

戲誌才咳嗽了兩聲,說道:“鄴城和鄄城也就幾百餘裡,若我們同意,袁氏便會派人送來錢糧,十日內就可抵達。”

曹操環視諸將:“形勢艱難如此,實乃操之過錯。”

“若非生死存亡之刻,操定自罪以謝諸君。”

眾人大驚,連忙起身離座,跪下流涕道:“吾等無能,連累主公!”

曹操霍然站起身來,鏘的一聲拔出腰間佩劍,“今日我等之屈辱,來日必當百倍償還!”

眾人同時吼道:“誓死追隨明公!”

如果袁熙在場,一定會感歎不管曹操為人怎麼樣,起碼禦下是有一套的,比袁紹這邊齊心多了。

當然,曹操也不是全無問題,他統禦眾人,很大一部分用的是威勢,而不是仁勢。

威勢能壓服眾人,但也容易反噬,除非異常信任之人,很容易讓部下起異心。

這在投靠曹操的很多士族將領,紛紛反叛之事上,可見一斑。

按道理曹操也有禮賢下士,重才不重德之名,偏偏他手下將領的反叛率驚人的高。

陳宮,張邈,張超,魏種,畢湛,於禁,張繡,關羽,袁譚,高乾,昌烯……可以說不是一開始跟著曹操打天下的,最後不是背叛,就是像許攸那樣被殺。

這說明曹操部下也有內鬥,但是因為曹操自身的能力很強,都被暫時壓服住了。

而袁紹一開始采用的是仁勢,發家時以收買士族為主,雖然招納的人才多,但同時也導致手下士族謀士專權跋扈,內鬥不休。

等袁紹反應過來,想學曹操采用威勢時,手下士族已經坐大,為時已晚,隻能拿沒有背景的武將開刀。

平心而論,曹操和袁紹都是個人能力很強的主公,這也導致直到他們死後,手下內鬥的隱患才爆發出來。

不過袁紹運氣更差一些,他死的太不是時候,以致於兩子相鬥,北方崩盤。

而曹操去世時,也正逢赤壁之戰兵敗,北方大亂,涼州反叛,中原饑荒,形式岌岌可危,曹丕一度想要遷都。

偏偏曹操死前,能嚴重威脅到曹魏的關羽被東吳偷襲殺死,劉備因此去攻打孫權,兩邊鬥得兩敗俱傷,孫權直接向曹魏稱臣以壓製蜀國。

局麵由蜀吳抗魏活生生變成了魏吳製蜀,蜀吳兩國便這麼錯過了伐魏最好的機會窗口。

反觀曹操之前打下的地盤廣大,還留下了大批忠於曹家的力量,才得以艱難度過危機。

袁熙一邊思索著,一邊坐在馬車裡,看著外麵飄散的鵝毛大雪。

馬車不遠處,趙雲銀盔白馬,身形筆直,英氣迫人。

鄄城之戰爆發後,曹操同意送出家眷,袁紹派袁熙出使東郡的東武陽城。

一開始曹操那邊想要袁熙直接去鄄城,袁熙考慮度過黃河變數很多,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了毗鄰魏郡,離鄴城隻有數百裡的東武陽城。

反正他的任務是帶回曹操家眷,至於曹操軍如何將兵馬糧草帶著渡過黃河,就不是他考慮的問題了。

主動權在他這邊,如果曹操想在家眷上動手腳,他也不介意克扣兵馬糧草。

他對身邊的吳昭道:“你猜猜看,曹操會送什麼家眷過來。”

吳昭想了想,說道:“嫡妻嫡子是肯定不可能的,彆的妾就猜不出來了。”

袁熙笑道:“這次送來的,應該都是他的庶子庶女,乃至養子養女,就是妾室都很少。”

吳昭奇道:“理由呢?難道是觀星之術?”

袁熙笑道:“隻憑感覺,曹操好色,肯定舍不得他那些姬妾。”

吳昭搖頭道:“我不信他會隻送子嗣過來。”

袁熙笑道:“我和你打個賭。”

數日之後,等袁熙在東武陽城門外,由於禁帶兵迎進城去,路上探聽到曹操送來的家眷時,登時吐血三升。

他輸了。

曹操確實沒有隻有送自己的子嗣,他還把另外把曹嵩一大家子都送來了。

袁熙覺得很荒誕,自己累死累活,在費縣救了曹嵩一家,如今卻要將其帶回鄴城,自己圖了個啥?

他麵色有些陰沉,對於禁說道:“孟德公欺我不明內情乎?”

於禁嘴裡發苦,這次又是他來背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