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得勝歸來(1 / 2)

劉備所率徐州兵的失敗,標誌著青州地麵上,再難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力量。

此戰過後,袁譚回到鄴城,應該能夠得授統管青州的官職,從此擁有了自己的地盤。

當然,擺在他麵前的是個爛攤子,青州沒了田楷孔融,但還留著十幾乃至數十萬的黃巾殘餘。

這其中男女老幼都有,乃是半民半匪的黑戶,原先趁著青州動亂,自顧不暇的當口,時常出來劫掠。

官兵一旦來了,便躲入山林,潛藏起來,讓官軍無可奈何。

這些人和徐州幾個郡的流寇,並稱為泰山賊,將領有臧霸、孫觀、孫康、昌豨、吳敦、尹禮等,是一股相當不可小視的勢力。

除此之外,天下還有河東楊奉、韓暹、胡才、李樂等率領的白波賊,並州張燕及楊鳳、於毒、白繞、眭固、陶升等率領的黑山賊,並稱為北地三大寇。

這些人都在冀州的周邊,偏偏和袁氏的關係都不好,這也是袁紹遲遲不能擴張勢力地盤的重要原因之一。

袁熙知道,袁譚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要麵對如何處理泰山賊這個麻煩的問題,不過現在看來,顯然兩邊都沒有馬上開戰的打算。

這次平定青州之後,下一個袁氏要對付的,應該便是公孫瓚了。

青州提前兩年打下,袁氏攻取幽州的進度也大大提前,這個速度比袁熙預想的還要快一些。

這說明他這三年北新城的努力,一點一滴在內政戰陣上的學習積累,並沒有白費。

而且青州之戰,也讓袁熙了解了率領大軍作戰和小股部隊作戰的區彆,成熟了不少。

他自忖雖然在某些方麵能夠抓準戰機,戰術也能運用得當,但同時指揮上萬人不同的部隊協同作戰,還是遠遠不如袁譚熟練。

有時候,兵也不是越多越好的,就像指揮上限三千人的將領,給了他五千人,可能上了戰場指揮失措,士兵之間顧此失彼,互相妨礙,導致五千人發揮不出三千人的戰力。

韓信之所以被稱為兵仙,就在於他無論帶多少人,都能發揮出兵士的實力,而跟韓信對戰的對手不管軍隊比韓信強還是弱,結果都是輸,而且總是輸得稀裡糊塗,輸都不知道怎麼輸的。

所以韓信才能自信地說出,劉邦可帶兵十萬,而自己帶兵多多益善。

反正袁熙自己是想象不出,在這個傳令基本靠喊的時代,韓信是怎麼指揮幾十萬大軍時,還能掌握戰場雙方態勢的。

相比之下,這幾次上萬人混戰,到了最後兩邊都已經自顧不暇了,打了勝仗的一方,聚攏剩餘軍隊都要花費小半天時間。

袁熙深切感受到,自己要學的事情還很多。

接下來的半個多月,東萊聞風而降,孔融在北海稍微抵抗了一下,便跑去徐州投奔劉備去了。

袁譚眼見青州幾乎都已經平定,再往南便是泰山賊的地盤,已經不是這次出兵的目的,當下和沮授商議,準備返回冀州。

沮授也是心懷大暢,這次的損失,遠比他想象得要低得多。

而且其實袁氏這一次攻伐青州,本來目的是渡過黃河濟水,能打下幾座城池,在青州半數地區立穩腳跟,就算大功告成。

換言之,在袁氏謀士們的計劃中,青州至少要在打一兩次才能拿下,而這次進攻,本來就有著試探的性質。

從雙方兵力對比上來看,冀州兵這邊也不占任何優勢,所以田楷孔融劉備才敢和冀州兵在野外一戰。

要是田楷方兵力劣勢,他們早就躲進城裡防守了,很難將其主力殲滅。

沒想到種種機緣巧合之下,袁譚先是冒進被圍,原本不被看好的袁熙卻站了出來,力挽狂瀾,主張和田楷決戰。

一戰之下,田楷主力徹底被滅,袁熙隨後又獨自打退了孔融,及時和袁譚回合,之後誘使劉備追擊,最終一戰建功。

而這其中袁熙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他,青州之戰的結果可能會截然不同!

沮授知道,此戰之後,袁熙在鄴城之中,便要出名了!

無論是武將還是謀士,將會重新審視袁熙的地位!

而且冀州以很小的代價拿下了青州,來年估計很有可能,便是袁紹親率大軍,去和公孫瓚決戰了。

若是能擊敗公孫瓚,占據幽州,袁熙便能緊隨袁譚之後,成為統管一州的諸侯大員。

想到這裡,沮授心中有的不僅是欣慰,還是擔憂。

袁家子各個自立一方,對袁家來說,可不一定是好事啊。

眼看快要進入臘月,冀州兵除了留守各個城池的將領兵士,大半皆已經回到了冀州。

當袁譚袁熙和沮授等人安頓好兵士,回到鄴城時,幾乎整個鄴城的士族都出來迎接了。

他們依附的袁氏占據了青州,說明離袁氏離爭霸天下,又近了一步!

當然,有一個人可能是例外。

袁尚站在眾人前麵,恭恭敬敬對袁熙袁譚行禮道:“大兄,二兄,此行辛苦,小弟特來迎接。”

袁潭袁熙對視一眼,下馬將袁尚扶起,兄弟三人虛偽地客套起來。

看著兩位兄長掩飾不住的春風得意,袁尚心裡暗暗發狠,看你們能得意到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