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虛虛實實(1 / 2)

袁尚眼睛一轉,嗬嗬笑道:“二哥要是想在冀州做官,迎娶甄家女子,可是會有影響啊。”

彼時漢庭封官,有籍貫回避製度,上到刺史郡守,下到縣尉長吏,皆不能用本地人。

到了東漢,便是三互法。

其條款極其繁瑣,簡單來說,主要有兩點。

一是官員戶籍不能是本地人,連妻族是本地的都不行。

就像曹操是豫州沛國人,起兵和初期活動的地方卻是兗州,袁紹是豫州汝南人,卻到了冀州。

二是異地回避,荊州人做揚州刺史,揚州人做益州刺史,那麼益州人既不能做揚州刺史,也不能做荊州刺史,三個州之間循環回避。

尤其是第二條,和第一條結合後,導致很多州官員很難尋找。

這固然有防止形成鄉黨的優點,但也導致了很多弊端。

北方重要的產馬、產甲地幽州和冀州的長官久缺不補,合格的人太少,以至於隻有兩州的人才可以挑選。

但如今天下大亂,漢室衰微,諸侯占據各州後,也提拔了一些當地士族任職,反正天高皇帝遠,誰也沒空管這些事情了。

但對作為士族表率的袁氏來說,明麵上的功夫還是要做足的。

袁尚這句話的隱含意思極為毒辣,袁熙要是想娶甄宓,必然要放棄冀州官職,成婚後就要趕快離開冀州。

袁熙要是不娶甄宓,就是表明你有彆的想法,你剛說了同意,這是要當眾反悔?

這裡袁尚玩了個巧妙的話術,將袁熙奉袁紹之命成親,這件極為正常的事情,變成了讓袁熙進退兩難,怎麼說都不合適的局麵。

袁熙想明白袁尚用意後,心裡暗道自己這個三弟,一條計策,往往能達成好幾個目的,怪不得袁譚會頭痛。

然而袁尚不知道的是,袁熙根本對冀州毫無興趣。

至少目前是這樣。

袁熙微微一笑,對袁尚道:“三弟說的是,我這次依照父親成婚後,便會離開冀州,返回幽州。”

“畢竟幽州那邊,公孫瓚實力尚在。”

“我此次回來,是想向父親借五千兵馬,全力攻打公孫瓚。”

袁尚眼神一凝,罕見地沒有出聲。

袁紹聽了,對劉夫人道:“你先出去。”

等屋內隻剩父子三人,袁紹這才緩緩開口。

“如今已經九月,天氣變冷,要出兵的話,也要等來年。”

“何況鄴城之亂後,我袁氏一直在攻打黑山軍,如今出兵的條件並不成熟。”

他對袁尚說道:“顯弈離開冀州三年,並不明白這邊的局勢,伱和他解釋下。”

袁尚忙道:“諾。”

他轉向袁熙,肅然道:“如今並不是攻滅公孫瓚的最佳時機。”

“一是青州未定,若我們從冀州向北出兵,糧道多接近青州,極其容易被田楷孔融等人出兵騷擾。”

“二是後方未定,兗州曹操,正和豫州袁術,徐州陶謙對峙,若是其支持不住,我冀州形勢也會很受影響。”

“三是公孫瓚困守易京,劉虞十萬大軍,尚且被其擊敗,我袁氏想要將其攻滅,必然儘起冀州之兵,若久攻不下,必會損傷我軍元氣,拖慢我袁氏爭霸天下的進程。”

“所以攻滅公孫瓚,必須要先平定青州,穩定徐州,數管其下,並不是二哥帶幾千兵馬便能成事。”

袁紹聽了,微微頷首,說道:“顯弈這三年,在北新城做的很不錯,但在大局上,離顯甫還是差著一些。”

袁熙不得不承認,袁尚並不是個草包,背後有那麼多謀士給他出謀劃策,說出的話都能切中要害。

不過他的目的,本就不是幽州,現在他隻不過是討價還價,以退為進罷了。

他緩緩開口道:“還請三弟指教,若是幽州不好一戰全功,哪裡是下一步最好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