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白馬義從亦死戰(1 / 2)

完了!

這是公孫瓚部將此時腦中的想法。

對方竟然借著車陣掩護,反衝騎兵!

騎兵被重步兵貼身的下場,幾乎就是任人宰割!

他渾身冰冷,這個情景,他在三年前的界橋之戰見過,如此相似!

當時他的上司嚴綱,就是帶領白馬義從衝陣,被對方伏在盾牌下的八百弓弩手在近距離射崩。

趁此機會,對方大將麴義拍馬舞刀,衝入己方陣中,將嚴綱斬殺。

他眼見對方陣中衝出一騎,縱馬挺槊,向己方騎兵衝來,姿勢和當年那麴義竟是一模一樣!

這部將大吼道:“不要回頭!衝過去才能活下來!”

他端起馬槊,徒步向著麴義衝去,“白馬義從,死戰不退!”

麴義的戰馬,在他身側一掠而過。

袁熙看那部捂著胸口緩緩倒下,對身邊的趙雲歎道:“公孫瓚手下能人猛將輩出,卻不能知人善用。”

“當年嚴綱和公孫瓚相交,組建了白馬義從,卻被公孫瓚猜忌,奪了他的兵權,又讓他在界橋之戰中充當先鋒,就此身死。”

“趙兄也是如此,因劉使君之事被其猜忌,帶著步卒攻打北新城,何異於送死?”

“公孫瓚對身邊之人,都如此猜忌,怎麼能成大事?”

趙雲聽了,盯著戰場上縱橫來回的麴義背影:“我聽聞汝父袁本初,也因猜忌,殺了手下大將麴義。”

袁熙明白曾參加過界橋之戰的趙雲,應該是認出了麴義,畢竟當時的麴義可以說是一戰成名,威震幽冀,無人不曉。

其實袁紹派人殺死麴義一事,遠非麴義功高震主那麼簡單,內情極為隱秘,牽涉到初平四年的一樁懸案,鄴城之亂。

袁紹擊退了公孫瓚,引得勝之軍南歸,途經薄落津修整部隊,忽人急報魏郡的士兵反叛,跟黑山賊頭目於毒聯合占領鄴城,還殺掉了太守栗成,賊軍十幾支部隊數萬餘人,都已聚集在鄴城之中。

鄴城是魏郡治所,也是整個冀州的核心城市,宴袁軍眾文武的家屬大多住在鄴城,當然也包括袁紹的家小。

更加莫名的是,鄴城被占,事前竟毫無征兆。

所以聽到這個消息,席間眾人紛紛驚恐失色,有的人甚至當即痛哭起來。袁紹這時鎮定自若,表情幾乎毫無變化,方才穩定了軍心。

《英雄記》載:坐上諸客有家在鄴者,皆憂怖失色,或起啼泣,紹容貌不變,自若也。

袁紹當時的表現,和界橋之戰時,帶著百餘人遭遇兩千公孫瓚騎兵,親自冒著箭矢指揮,擊退敵人的舉動,皆是有大將之風。

袁熙不得不承認,自己這便宜的爹爹袁紹,雖然順風常常超鬼,但是逆風往往超神。

世上無完人,能做大事者,都多少有過人之處。

袁熙有時候在想,到底後來袁紹遇到了什麼事情,才慢慢改變,成了曹操口中的色厲膽薄,好謀無斷,乾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之人呢?

鄴城之亂,最終還是以袁紹率軍斬殺黑山軍頭領於毒,及幕後策動的冀州牧壺壽告終。

冀州牧壺壽,是挾持獻帝的李傕郭汜等涼州豪強派出的棋子,他策動占據鄴城,事前悄無聲息,很有可能有內奸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