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筠堯示意李菡瑤等人喝茶,道:“天熱,咱們先喝口茶歇會兒,憑欄看看窗外湖景。”
大家都道好。
雅間臨湖的那一麵設了個隔斷,槅子上雕了個扇形窗欞,外麵是觀景台,擺了一幾兩椅。湖上綿延的荷葉碧波映在窗欞內,就如一柄撒開的畫扇,將微風、荷花的清香,以及藕荷間畫舫上飄出來的絲竹管弦聲,一齊招進雅間,聲、色、味渾然一體,沁人心脾。
李菡瑤走到觀景台去看湖景。
聿真也跟了過去。
兩人在茶幾旁坐了。
聿真並不信李菡瑤不認識戴帷帽的女子,決意要弄清她的身份和來意,卻不知眼前看似稚嫩的少年——其實是少女,在七八歲時就進入商場曆練,比他老道多了,早窺破了他的心思,也早想好了應對之策。
聿真搖著折扇,閒話般問道:“木兄弟家鄉哪裡,來此也是因為不忿李菡瑤發文挑釁,參與論講?”
李菡瑤道:“小弟就是江南人,祖籍臨湖州。因與黃大儒有些淵源,聽說他在這,就尋來了。當然,也想瞧熱鬨,再長些見識,結識些良師益友。”
聿真手裡的折扇搖不動了,忙問:“哪個黃大儒?”
謹海和唐筠堯也放下茶盞,看向這邊。
李菡瑤道:“大儒名諱修,表字清正。”
聿真喜道:“竟是黃先生!”
李菡瑤忙問:“你們認得黃大儒?”
聿真笑道:“黃先生上午還在半月書院論講呢。我等正是從那裡出來,剛見著他的。敢問賢弟:不知賢弟與黃先生有何淵源?——”說到這忙又歉意地笑——“若不方便說,還請恕兄冒昧,彆介意才好。”
李菡瑤笑道:“無妨。先生教導了小弟七八年……”
尚未說完,那三人都瞪大眼睛。
李菡瑤忙笑道:“彆這個樣子瞧小弟,黃先生並未收小弟為弟子,不過是順手指點一二。”她是想利用黃修的名頭,卻不敢也不願冒黃修弟子之名。
“哎呀,賢弟知足吧!”聿真嫉妒道。
“黃先生脾氣最是古怪,輕易不收弟子的,至今還沒有弟子呢,肯教你已經是想不到的機緣了。怪道賢弟氣宇不凡,原來有名師教導。”唐筠堯笑道。
李菡瑤忙道:“我們雖無師徒名分,但小弟一向當他是恩師尊敬和看待的,不然也不會聽說他來霞照,就匆忙趕來了。——大儒一向避居鄉野,少有出門的。”
聿真笑道:“都是李菡瑤惹來的。”
李菡瑤道:“可見此事重大。”
聿真道:“何止重大!天下大半的文人士子都來了。”
……
聽音閣隔壁。
紅衣丫鬟聽了這一段,招手兒叫綠衣丫鬟過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