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端起魚湯喝了一口,讚道:“很鮮美。”又搛了個焦黃的煎餃咬了一口,隻覺外麵炕的焦脆,裡麵餡兒細嫩,還帶著一股子野菜的清香。待咽下後,對品茗誇道:“品茗的廚藝越發出神入化了,家常東西做出這樣味道來。”
品茗微笑道:“是魚好。”
李菡瑤道:“再好的魚,不會做也不行。”
品茗不再謙虛,又盛煎魚,煎得色澤微黃的鮭魚,裝在橢圓狹長的青花瓷碟內,跟魚的體型很相配。
聽琴在旁伺候李菡瑤。春寒料峭,況又是清晨,又在水上,還是很冷的,因此魚湯、煎餃等都依然放在炭爐子上溫熱,待李菡瑤吃完麵前的,再重新添加上來。這也沒辦法,在外總不那麼便宜。外人不知,隻看霧氣中一隻烏篷船停泊在萬千金縷的柳樹下,船頭雅致的公子、俏麗的丫鬟用膳,薄霧飄渺,如詩如畫,如夢如幻。
李菡瑤吃著美食,目視遠山近水,心頭寧靜曠達,隨口道:“若這樣在鄉野逍遙一生也不錯。”
聽琴並不接話,忙著將剩下的煎餃都盛了起來,和品茗分吃,因她知道,姑娘這話不過是說說而已,姑娘心懷大抱負,絕不會甘心隱居鄉野的。
品茗是經曆過貧苦日子的,不為眼前的詩情畫意所惑,對李菡瑤道:“鄉野人家日子也不逍遙,也有煩惱,雞飛狗跳還算好的,食不果腹才可怕。”
李菡瑤點頭道:“百姓所求,不過能安居樂業而已;若不能安居樂業,自不逍遙。”
聽琴露出了然之色——
瞧,姑娘這就憂民了。
姑娘心大著呢。
裝天裝地裝天下!
李菡瑤吃罷,站起來。
這時,岸上來了兩個青衣少年,先衝船上叫一聲“公子”,然後縱身向船上跳來,落在船頭,那船隻輕微晃了下,並未劇烈搖晃,可見他們身手敏捷。
李菡瑤心一動,問:“可是有消息了?”
一少年道:“是,在五橋村觀音廟。方老太爺受了傷,在廟裡養傷,誰知追殺的人又找來了。”
李菡瑤再問:“可弄清楚了是哪路人馬追殺他們?”
少年回道:“看那些人身手極好,應該是龍隱衛。”說著將追蹤的詳細情形說了一遍。
李菡瑤腦海裡浮現一幅圖畫:一株古老的銀杏樹,樹冠龐大,遮天蔽日,枝葉間係滿了紅綢;樹後,靜靜佇立一座古老的廟宇……這便是五橋村觀音廟。雖是鄉野間一小廟,因與已逝的忠義公祖父母有些淵源,百年來得忠義公府供奉,等同於忠義公府的家廟。方無莫帶世孫方勉躲去那裡,隱在善男信女之中,原是極穩妥的,卻不知怎的走露了消息,暴露了行跡。也不知這次能否逃脫。
李菡瑤當機立斷,道:“走!去五橋村!”於公於私,她都要救下他們。今日霞照城風雲聚會,她時間緊迫,必須趕緊救人,再回城坐鎮指揮。至於段烈和歐陽薇薇那裡,她已經安排妥當,派觀棋帶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