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的時候隻是幾個網友在討論,後來越來越多的網友加入其中,就化學家安朗究竟活了多久以及知音號是否發生過沉船事故爭吵了起來。
後來網友們越討論,發現彼此記憶中的分歧越多,不僅是安朗一個人,連帶著其他幾位在各個行業的著名名人都牽涉其中。
Signal:【怎麼越討論越覺得有點瘮得慌?我一直記得楊勳也是死於沉船事故啊,怎麼網上記錄的卻是死於癌症?】
符號:【你們沒發現這些讓網友產生記憶偏差的名人,都乘坐過知音號的遊輪嗎?】
Signal:【什麼意思?】
符號:【就是一部分網友記錯了,以為知音號發生過沉船事故,而這些名人又都乘坐過這艘遊輪,所以才會覺得這些名人是死於沉船事故。】
Signal:【但是如果隻是一個兩個網友記錯了還好說,總不會這麼多網友都記錯?】
Li:【沒聽過曼德拉效應嘛?集體記憶偏差很正常啊,可能是這些人都看過什麼報道,或是什麼新聞然後記岔了唄。】
……
沈清梨起初在看到這些評論的時候,倒沒覺著有什麼。
曆史雖然已經被傅傳琬改變,但是曾經的曆史軌跡在時空中留下的痕跡會在一些人的大腦皮層中留下印記,模糊中記得這段曆史,但是去查史實卻發現並沒有這段記載,這些都是正常的。
她奇怪的點不在於有人記得知音號曾經發生過沉船事故,而是奇怪於這些人對於沉船遇難者的名單有分歧。
這一點她在傅傳琬登上知音號之前就發現了,當時網友們對遇難者的人數的記憶有分歧,一部分記得是879人,而一部分記得是917人。
她仔細研究了一下這些網友,發現了一件奇怪的現象。
這些記得是879人的,對這件事的記憶要早於記得是917人的。
就比如安朗,最開始的一部分人的記憶裡,知音號沉船事故的遇難者名單裡是沒有他的;而之後一部分人的記憶裡,他卻出現在了名單裡;但是再之後的人的記憶——也就是真正的史實裡,因為知音號根本沒有發生沉船事故,所以安朗也就平安度過一生一直到壽終正寢。
而這也就是說,這些網友的記憶或許並不是被篡改過一次,而是被篡改過兩次。
換句話說,曾經有人在沈清梨之前就回到過去改變了曆史,不僅如此,他還將一批原本不在死亡名單上的人帶到了船上,以至於知音號的遇難者人數從879人增加到了917人。
想到這裡,沈清梨的汗毛都豎起來了。
而更讓她細思恐極的還在後麵,她通過大數據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對比,發現這些第二批增加的‘遇難者’,無一不是在各個領域有著極為傑出成就的佼佼者。
然而在彼時,他們還大都隻是名不見經傳的學生。
也就是說,有人是有目的的,將這些未來會在各個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人才送上這艘死亡遊輪的。
得到消息的傅傳琬皺了皺眉,如果沈清梨的猜測屬實的話,那麼這個人就絕不會隻出手一次。
恐怕下一起針對的未來的國家棟梁的屠害還會繼續。
她必須在對方向這些青年才俊下手之前儘快將這個人找出來。
於是她先是聯係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