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走個過場,到底又得了準信兒,杜文秀滿意應下,叫媒婆轉告蘆大威擇吉日過禮就是,待出了孝,便讓他們成親。
石婆子樂滋滋的出了門,卻是拐到客房敲門領賞錢去了。
杜文秀與月娘見了,不免麵麵相覷,互相看著笑了起來——這也太近了。
蘆大威心中歡喜非常,抓了一大把賞錢與那婆子,將她打發了去。
這般久的惦念,終於要得償所願了。
滿心的歡喜又不知與誰分享,隻得自己咧著一張嘴嘿嘿傻笑著,去外麵酒肆尋酒作樂。
“也不知範承義回去了這幾天,有沒有說服範老爺和範太太帶著巧兒母女回東興縣來。”
杜文秀歎道,月娘瞟了她一眼,說道:“偏你慣愛操心的,一個人哪裡能什麼事情都撿起來,還不得累死。”
杜文秀燦然一笑,道:“你說的是,不想那麼多了。後日無事,還得去瞧瞧咱們的酒樓如何改造,待要做起,定要一鳴驚人才是。”
月娘這才現了笑臉:“這樣想才是正經。若是有了銀錢,我們就沒有這般多的煩惱事了。”
“你瞧,我現在也有底氣與兄嫂說,以後侄子們上學堂與趕考的銀錢,都打我這裡出,姑姑出得起。”
瞧著她一臉得意的模樣,杜文秀笑了笑,拍拍她的肩膀,沒有說話。
“乾脆我明日回去一趟,將地契與田莊都交到兄嫂手裡。”月娘思忖道。
杜文秀也點頭:“是了,若是酒樓開工,隻怕更沒有時間回去,不妨去家與你兄嫂好生商議一番。”
既說定,月娘吃了晚飯便回家去收拾東西,第二天一早就坐車回了家。
自從月娘成親出發去了京城,安風一家便從縣裡回到了鄉下,依然是過著上山打獵,下地耕田的日子。
侄子安明誌也去了鄰村的學堂上學,侄女安靜寧在家跟著母親秦氏收拾家務,學著些繡花裁布的活計。
見月娘回來,秦氏很是歡喜,叫女兒快去田裡喊了安風回來。
“現在正收麥的時候,他在場裡幫忙揚麥咧。”她忙端了小凳子給月娘坐,笑著解釋說。、
“你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