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沙土地,這兩種作物最適合了。
他特地又去跑扶持款,看了不少臉色,事情確是搞不定。
屢屢受挫,但呂軍的鬥誌,卻從來沒有熄滅過。
沒辦法,誰都想過好日子,但是有風險的事兒,大家都不想碰。
小富即安,有口吃的就行了,很多一線城市大力搞錢的時候。
東北農村這裡還隻是想著吃飯能吃飽就是好日子。
即便是計劃生育還在如火如荼的推行的時候,大部分人想的還是多生幾個孩子那點事。
這讓呂軍很是有一種有力用不上的感覺。
老李家和老呂家的關係不錯。
當年老李頭在這裡紮根的時候正是老呂**在位。
外鄉人想把戶口就在這,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裡麵的事情很多,光土地,宅基地,那都是大事。
但老呂**硬是頂著全村的壓力,把這事兒,給辦了。
這可是天大的人情。用老李頭的話來講,這份人情老李家還三代都還不清。
所以整個李家都很承情。
每年老李家哥幾個都會過來。
老支書有兩個兒子,呂軍是老二,算是老叔的老兒子,老兒子養老在農村不稀奇,所以呂軍和老支書他們老兩口是在一起過的。
呂家老大叫呂清。
已經分出去過了。
在鄉裡廣播站工作,據說是副站長。
其實那個廣播站就兩個人,作了站長就是他這個副站長了。
平時就是下村給放放電影啥的,根本屁事沒有,絕對是一個冷板凳。
過的並不如意,但是好歹是吃公家飯的,比老農民要強上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