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潛移默化(1 / 2)

銀狐 孑與2 5754 字 1個月前

第一章潛移默化

菖蒲海邊上長滿了菖蒲,然而更多的卻是這兩年種植下去的蘆葦。

端午節的時候,銅子采了很多菖蒲,一些用來掛在門上辟邪,一些用來製作成香囊送人,剩餘的就拿來曬乾儲備起來,等蚊子出現之後就拿來熏蚊子。

回到樓蘭城的時候,他發現鄰居家的門楣上沒有菖蒲,就非常好心的幫他掛上,沒有菖蒲的端午節算什麼端午節。

鄰居是新搬來的一戶人家,是胡人,不過,能說一點宋話,雖然不是很清晰,卻也能勉強猜出他說的什麼意思。

樓蘭城在大戰之前可沒有一個胡人,全是宋人,沒想到今年春天,城裡忽然遷徙過來很多外族人,有傻了吧唧的西域人,有綠眼睛的回鶻人,還有一些喜歡整天縮在牆角曬太陽的吐蕃人。

不知道官府是怎麼想的,沒有像東京那樣把這些人弄在一起居住,而是專門分散開來,和好好地宋人做鄰居。

銅子家的鄰居叫夏克,這兩個字前麵還有一長串古怪的字銅子記不住,就直接喊他老夏,夏克也不生氣,反而整天笑嘻嘻的答應。

夏克是一個軍官,樓蘭大戰的時候立下了不錯的軍功,積功成為樓蘭城西門的城門官,虞侯職位。

官府賞賜給了他了一座院子,還把他的老婆和三個孩子也遷來樓蘭,在城外分了一小塊土地給他耕種。

胡人就不會種地,如果不是因為老夏家的田地就在銅子家的田地邊上,他都懶得看這家胡亂種地的人。

給老夏家門楣上掛菖蒲的時候,老夏那個總喜歡蒙著臉的老婆就傻傻的站在院子裡看,見銅子瞅她,立刻就跑回自家的屋子裡去了。

“長得那麼醜,還喜歡捂臉正是不知所謂。”銅子嘀咕了一聲就回了自己家。

父親正躺在躺椅上曬太陽,這是大夫特意交代的,每天都要曬一個時辰,說是這樣就能把身體裡的寒氣給拔出來。

妻子正在用蘆葦葉子包粽子,這裡沒有若葉用,隻好用蘆葦葉子了,反正味道差不多。

西域的乾果很多,就是不見紅棗,銅子家的紅棗苗子才剛剛長了第一年的葉子,按照桃三杏四梨五年,棗樹當年就撿錢的農諺來說,今年那幾顆棗樹就會結棗子。

不過啊,這是不可能的,這幾棵棗樹是棗核發芽培育出來的,這兩年應該沒希望。

沒有紅棗的粽子就不好吃,也不甜,這是銅子的一種執念。

杏乾,桃脯,無花果乾,葡萄乾這些東西家裡還是有的,就是不知道包進粽子裡麵是個什麼味道。

父親手邊的薑茶沒水了,銅子就給父親填滿,想了想又抓了一把葡萄乾丟進去,這樣薑茶的味道應該能好些。

銅板聽見兒子的腳步聲,就拿掉蒙在臉上的濕布,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瞅瞅裡麵的葡萄乾皺眉道:“過節難得買點乾果,丟我碗裡做什麼,給金子和銀子留著當零嘴。”

銅子的老婆王氏笑道:“爹,您就喝吧,這裡還多,不差您喝的那點,對麵趙四家的老太爺每天早上都要敲一個雞蛋補身子呢,咱家的光景比趙四家好多了,就您舍不得,讓街坊笑話兒媳。”

銅板張嘴笑道:“傻娃啊,享福要享在暗處,吃虧要吃在明處。

咱家是不缺你爹我那口雞蛋吃,可是咱家和趙家不同,今年冬裡,第一季蘆葦就要收割了,馬上就要開始造紙,到時候家裡的銀錢就會流水般的往外淌,那點積蓄說到底還是有些單薄。”

銅子蹲在老爹身邊笑道:“官上說咱家的造紙,印書作坊可以享受一定的補貼,孩兒到時候去問問劉孔目,不知道能補貼多少。”

銅板搖搖頭道:“不要補貼。”

銅子吃驚的瞅著父親道:“為什麼啊?這可是官家給的錢,又不是我們搶的。”

銅板歎口氣道:“一字入衙門,九牛拽不回,自古以來隻有官家占我們百姓的錢,沒有我們占官家便宜的道理,咱家的造紙作坊和印書作坊,將來是要傳給金子的。

既然想要一個長久,就不要節外生枝的占便宜,自己掙出來的家業,傳下去才安穩。”

父子兩正說話呢,就聽隔壁傳來孩子的哭鬨聲,銅子仔細聽了,才聽明白孩子在哭鬨著要粽子吃。

“胡人竟然不吃粽子?”銅子小聲的問父親。

銅板點頭道:“昨天劉長老才把我們這些老家夥叫過去開什麼會,會上說要幫助這些可憐的胡人把野蠻的性子給改掉,讓他們和我們一樣過上安生日子。

還說這是大王的旨意,媳婦,看你包了不少粽子,現在就煮,晚上正好給鄰居送一些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