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包拯眼中的鐵心源(1 / 2)

銀狐 孑與2 6210 字 2個月前

第三十九章包拯眼中的鐵心源

趙禎歎息一聲道:“母後家中最後一絲苗裔也斷絕了,朕將來有何麵目去見九泉之下的母後?”

包拯沉默不語,倆宮皇太後的事情,已經給大宋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創傷,隻要是任何牽扯到李妃的事件,包拯都不願意發表任何的見解和言論。

得不到回答的趙禎隨手把卷宗翻到最前麵,指著裡麵的幾行字道:“鐵家子也牽涉其中?”

包拯冷哼一聲道:“回稟陛下,鐵家子去襖廟斜街恐怕也沒安著什麼好心,隻是殺人著確實不是他。”

趙禎笑道:“李夫人一事愛卿處理得很好,讓她從頭至尾看到了破獲案件的過程,想來也能安慰一下她,朕虧負李氏甚多啊。

隻是愛卿說鐵家子也沒有安著好心去襖廟斜街何解?”

包拯直言不諱的道:“李瑋不過是一介浪蕩子,如何能夠配得上兗國公主。

那鐵家子與兗國公主一起長大,恐怕不會眼看著此事發生。

老臣幾乎敢斷言,即便李瑋不被倭人殺死,也遲早會死在鐵家子的手中。”

聽包拯這樣評價鐵心源,趙禎的眼前就浮現出一個帶著一隻白狐狸的少年郎。

笑著搖頭道:“皇家待他母子甚厚,他不會做出什麼讓朕失望的事情的。”

包拯嘿嘿冷笑道:“從這些年他做的事情來看,他確實不會做任何傷害陛下的事情。

不過,他對皇家的感恩,也僅僅是陛下您而已,最多可以延伸到兗國公主,餘者,都不過是他眼中可以犧牲,或者交換的棋子。”

趙禎皺眉道:“愛卿是不是言過其實了?他今年也不過隻有十四歲而已。

小猴子調皮一些,愛卿多加管束也就是了,緣何會下如此肯定的判詞?”

包拯搖頭道:“他在陛下的眼中是一個乖巧的少年郎,在老臣的眼中,卻是一頭帶著毒牙的狐狸。

陛下有所不知,老臣將此子下獄,就是想給他一個警告。

沒想到老臣一念之差,就害死了七個獄卒,汪洋大盜燕飛也逃離了開封府內牢。

是臣派出所有衙役四處尋訪,確定了燕飛的藏身之處後央求了帶禦器械,才將脫逃的十餘個悍匪全部剿滅。

陛下可知此事的起因是什麼嗎?”

趙禎聽故事聽得入迷,連忙道:“休要賣關子,速速講來。”

包拯歎口氣道:“開封府內牢,是以胳膊粗的鐵木為柵欄,中間鑲有拇指粗細的鐵條為筋骨,這樣的牢房從遠古時期就囚禁了無數悍匪都安然無事。

卻在那隻小狐狸的一個故事下分崩離析了,十七個賊酋拗斷柵欄,掰斷鐵條,一夜之間逃逸無蹤。

他竟然在賊酋全部逃脫之後,才鳴鑼示警,大刺刺的當著老臣的麵,用最充足的理由離開了開封府。

老臣至今思來尤覺慚愧。”

趙禎自動忽略了包拯說鐵心源危險的那些話,這時候他對賊酋是如何利用一個故事就逃離了,根本就不可能逃脫的大牢。

包拯見皇帝眼睛一眨不眨的瞅著自己,就問王漸要來一條布巾子,弄濕之後纏在官帽椅的倆邊,找來一根短棒插在中間不斷地絞緊布巾子。

隻聽哢嚓一聲響,官帽椅的靠背就從中折斷了。

趙禎取下布巾子,又從包拯手裡接過短棒,比劃了兩下道:“就這麼弄開了監牢的鐵柵欄?”

包拯黯然道:“就是這樣,老臣事後驗證過,隻要短棒夠長,衣衫夠結實,確實可以輕易地拗斷監牢的柵欄。”

趙禎瞅著手裡的短棒皺眉道:“愛卿如何處置監牢的柵欄,如何做到防患於未然?”

包拯搖頭道:“除了加粗柵欄之外,老臣彆無他法。”

趙禎笑道:“愛卿這樣做就不對了,解鈴還需係鈴人,既然是他出的難題,自然應該由他去解決。”

包拯斷然拒絕道:“陛下,此事不可,如果讓鐵心源來做這件事,他一定會留下不為人知的後路。

監牢乃是國家重器,焉能留下一道道暗門讓罪囚有機可趁?

不如使用一些水磨工夫來亡羊補牢。”

趙禎奇怪的看著包拯道:“他在監牢留退路做什麼?他又不會進入監牢。”

包拯抬頭瞅著高高的藻井半晌才道:“老臣總是覺得大宋的監牢有朝一日一定會關住這隻小狐狸,所以,大意不得。”

趙禎哈哈大笑道:“愛卿是令尹,此事由你做主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