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謀劃(1 / 2)

[]

下了早朝,李懷璟在紫宸殿內單獨召見中書令吳寬。

“朕見最近上奏的折子裡提及北方永平、洛安兩地米價過高,百姓們苦不堪言。”李懷璟將幾本奏折歸為一類,疊放在一起。

吳宰相答道:“確有此事。北方一些地區今年春季無雨,出現旱象,糧食收成減少過半,所以米價抬高了五倍有餘。商人們見有利可圖便不肯降價。百姓們家中無糧,竟有棄家出逃的,亂象叢生。”

李懷璟皺起眉頭道:“為何不像往年那樣,開倉放糧,派官吏賑災?”

“皇上,臣以為開倉放糧雖救得了一時,但仍不能從根源上改變永平、洛安的狀況。”

“你說的有理,但眼下先穩定事態要緊。今年春旱乃是天意,但趁機囤積居奇,哄抬米價,便是人禍無疑。”李懷璟的指尖輕點了幾下桌麵,“這樣吧,命人抓幾個奸商就地正法,另尋得力的大臣前往江淮陵郡,籌集二十萬石糧食,沿運河進京,補充永平和洛安兩地的米市。派往陵郡的官員,你覺得誰比較合適?”

吳寬沉思良久,答道:“臣以為,或可派大理寺卿鮑國忠前去籌糧。”

李懷璟聽他提到此人,略微有些走神。

他重生後對上一世的記憶其實並不完整,但這件事他還是記得的,和上一世並無區彆,而且知道那鮑國忠將運糧之事辦得極為妥當。

此刻,他不過是裝模作樣地略一沉吟:“大理寺卿?嗯,大理寺主管訴訟案件,自當秉公辦事,絕不徇私枉法。也好,這二十萬石糧食不是件小事,是得派個既能乾又辦事公允的人去。你替朕擬一道旨,任大理寺少卿鮑國忠為江淮轉運使,即刻動身前往陵郡,三個月內必須籌集二十萬石米糧運回京城,一粒米都不能少,否則革職查辦。”

吳寬又應聲道:“臣領旨。”

“同時命戶部減免永平、洛安兩地百姓三個月的稅賦。朕的旨意即刻下達,讓戶部尚書鄧綏之準備妥當吧。此事要儘快辦好,不得有誤。”

“皇上仁德,臣替永平與洛安的百姓謝過皇上。”吳寬當下便對李懷璟躬身行禮。

“百姓之苦就是朕的過失,實在是心中有愧。”李懷璟歎道,“吳中書你們要多替朕想想,看還有什麼是朕沒有辦好的,沒有做到的。否則,朕如何對得起天下的百姓和先帝的重托?”

可惜他重生的時機沒能再早一些,沒能做好應對措施,以致眾多百姓逃難他鄉。

轉念間,他又想到了莫渝,不知不覺中竟悄悄露出笑意。

這莫昭容小時跟著莫將軍在邊關長大,不似尋常女子,對不少事頗有見解,是以他最愛找她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