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六皇子是個“好兄弟”(2 / 2)

原來如此。

原來如此。

王青娥徹底明白了劉氏的打算,她做為虞皇後的心腹,恐怕還知道虞皇後不少的把柄,虞皇後有把劉氏滅口的心思,可哪怕劉氏被幽禁在桐華宮,都沒有吐露虞皇後的惡行,心甘情願替虞皇後背了黑鍋。

因此,皇帝才會容許劉氏在桐華宮苟且偷生。

皇帝對虞皇後是徹底厭棄了,哪怕無意廢儲,在賀崩之前,應當也不會繼續縱容虞皇後,但廢後需要廢得名正言順。

劉氏對皇帝而言,還有活下去的價值。

而六皇子知道太子如此大的一個罪柄,把劉氏滅口已經沒有意義了,而世人無不知道劉氏母子對太子是何等忠誠,六皇子沒有母族作為憑仗,無人相信六皇子膽敢謀逆,太子沒有借口處死六皇子,到時也隻能寬赦劉氏,複位是沒可能了,大約還能許可六皇子將劉氏接去危宿府贍養,太子既不能殺六皇子,便隻能一直施以籠絡,六皇子還能續享榮華富貴。

王青娥這回是真的歎出氣來。

六皇子哪裡都好,唯一的缺點就是過於高風亮節了,皇後、太子對他母子二人如此絕情,他又何必對太子守信呢?他手裡掌握著價值連城的秘密,如果轉而佐助二殿下,二殿下還會短了他的榮華富貴不成?

如此有價值的秘密,王青娥決定了,得由她親自稟達賀氏的宗長,幫助畢宿君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這天從故安裡出來,王青娥就要急著趕去文德裡,誰知在途經永安齊宅時,竟然又目睹了一場鬨劇。

永安齊,其實籍居不在江南,而遠在建安郡,江吳時才遷居揚州,後受到江氏政權的重用,賜宅邸於建康文德裡,齊氏宗係其實一直居於建康,比如齊央,他雖任著江州司馬,可並不需要去江州赴職,真正在江州統軍的人是齊奉,齊奉是齊央的族弟,並沒有調度江州軍的權力,江州軍調度完全由齊央掌控,如果齊央不出麵,連聖旨都無法調動。

王青娥甚至都搞不清楚建安郡在哪裡,還以為緊鄰著建康,卻把嶺南視為蠻遠之地,根本不知道建安郡距離嶺南其實還比距離建康更近一些。

州郡地勢對於從未出過建康城的女子而言,不知詳細也還罷了,王青娥總愛打聽家長裡短,可她竟然不知永安齊已經下定決心和江東張劃清界限了。

齊宅門前,已經圍了幾圈看客。

文德裡也屬於內秦淮的片區,住在文德裡的全是權閥大族,然而總會有平民百姓為權閥大族提供服務,比如掃酒清潔便道,疏通溝渠,這些勞力活並非效益於一姓一家,而但凡是公共設施,都不用想讓權閥大族出資出力,因此就得靠建康府衙雇請勞力,分派給文德裡的長吏負責督促,於是哪怕在文德裡這樣的地方,也難免會有布衣平民穿梭行走的。

今日被吸引來齊宅門前的看客,還不僅僅是布衣平民。

權閥大族多養幕賓,這是尊稱,說直白點是僚屬、食客,這些人也有不少空閒,空閒的時候都在外頭閒逛,以便收集些小道消息,聽聞鬨事,蜂擁而上,以至於堵塞了街路,王青娥自恃身份本來不想湊這熱鬨的,但堵都被堵住了,於是隻好湊熱鬨,馬車停在路邊上,她坐在車裡,打發熒鬆擠進人群當她的耳目。

熒鬆好容易擠了進去,巧得很,居然擠去了個熟人身邊。

這是一個小寺人。

宮女不能住在台城之外,可宦官寺人卻有不少其實是住在皇城之外的,他們有的本就不必在皇城裡當值,有的是在當值時才入宮,而這個小寺人是在台城裡負責引路的,下鑰後就不需要他們值守了,因此是住在台城外,小寺人當然不可能單獨占個宅院,他是寄住在中常侍的宅子裡。

熒鬆常受差遣去心宿府,早就和這小寺人混熟了,小寺人很樂於分享給熒鬆這場鬨劇。

“我今日是輪休,就不當值,於是就想在裡坊閒逛一陣,中常侍的宅子就在前頭不遠,我剛逛來這頭,就見張右軍站在齊宅門前大罵,指名道姓說齊司馬欺人太甚!我在這兒聽了半天,有些明白了,原來是張右軍要求齊司馬要杖殺一個姬妾,說那姬妾冒犯了張少君。

張右軍罵了一陣兒,許是他早已遣人去調來了宅衛私兵,竟然又要打將入內,齊司馬才親自出麵,三兩下就把張右軍製服了,現在啊,聽說是張右軍家裡的主婦又出麵了,倒沒再喊打喊殺,進去了有一陣了,不知道如何,這不早前那陣仗太大,好些人都圍攏來看個結果麼。”

熒鬆是奉令看熱鬨,大有必要“占穩”這個前沿陣地的。

就聽身旁另一個人說:“完全是張右軍無理取鬨嘛,張右軍的女兒嫁進齊家,也有三兩年了吧,沒有生下子女,齊家的公子並沒有怪責,彆說起意納妾,屋裡頭連個侍妾都沒有,就上回因為欣賞一個樂伎,去樂伎的私宅聽賞琴曲,誰知道就被張少君找去大鬨一通,當眾掌摑自家夫君,鬨得不可開交。

這還沒算完,張少君因為齊家公子的庶母也姓張,就覺得是冒犯了她,不可罷休,非要打殺了庶母,齊司馬怎能一再縱容?也隻是責備了兒媳幾句,誰知道張右軍今日又鬨將上門,在文德裡,皇城之外,大動乾戈!

江東張雖然是權閥,永安齊也不好惹,且這件事,怎麼也是江東張不占理,張右軍自己窩囊,吃了虧,回家又讓女眷過來鬨騰,等等看吧,指不定張家人還會鬨出什麼笑話來了!”

熒鬆本不知道永安齊和江東張之間的糾葛,可這幾日總聽王青娥提起永安齊,對張氏女的態度也很複雜,既懷恨死在宮裡那位張良人,又似乎總想攀交嫁進永安齊張少君,熒鬆一琢磨,突然冒出一個念頭來。

便悄悄拉一把小寺人的衣袖,輕聲道:“勞煩內臣了,我家少君在道邊,有裴字徽標的馬車裡,我擔心我擠出去就再難擠進來了,內臣可否替我跑一趟腿,把這些事先報給我家少君知情?”

小寺人不是內臣,但很歡喜熒鬆把他抬高到內臣的品級,再兼他之前其實已經收了熒鬆不好處,賞錢就不少了,甚至煩托著熒鬆替他做雙鞋履,熒鬆也痛快答應了,親手做的鞋履可比賞錢要貼心多了,他們這些人,被送進宮廷,就再難受到家人的關懷了,有人還願意替他做鞋履,讓他心中多少能感受到一點溫暖。

就這點小事,當然得乾脆利落應下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