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1章 半信(1 / 2)

司空通起身,踱步,半晌後站在仍然匍匐跪地的寺人祈跟前,寺人祈是首批入宮的宦官,他是個被父母棄養的孤兒,因何被棄已經無法追究,他沒有姓氏,為一好心人將他抱去了佛寺,為僧侶收容,故名祈,十三歲時,正逢大豫複國,寺人祈因被僧侶斷定沒有慧根,故而自願入宮,當宦官,既保衣食無憂,更算是個終生的生計。

他入宮後,本不是在司空通身邊服侍,又因卷進了一場莫名其妙的事端,被陷害,罰去了罪役署,後罪役署不慎走水,寺人祈以德報怨,拚死救出了時常責打他的署常侍,引起了中常侍章永的注意,後為章永收為義子,才有了侍奉皇帝的幸運。

司空通信任章永,對寺人祈其實也是頗為信任的,現在皇帝居高臨下直盯著他,冷冷道:“你何時重生的?”

“上巳之前。”

“為何現在才告訴朕你乃重生之人。”

“是因,昨夜發生之事已與前生不同。”

“如何不同?”

“前生時,雖然張良人也曾將計就計算計皇後,不過當晚並沒有發生命案。”

“沒有發生命案麼?”

“是,賤奴記得清清楚楚,因張良人揭發皇後反戈相擊,謝夫人不依不饒,陛下為安撫謝夫人隻好返回昭陽殿,因陛下尚在猶豫是否賜王良人……即王四娘絕子湯一事,沒有寵幸王良人,是先施恩寵予張良人。”

“你的意思是,有人為了阻止朕寵幸張氏,才製造了昨晚的命案?!”

“賤奴愚鈍,不敢妄測,隻能述以實情,且讓賤奴痛下決心將重生一事上告陛下還有一個原因。前生,徐才人不僅沒能順利誕下皇嗣,且還為人毒殺,皇後殿下本是疑心張良人,召集三夫人、九嬪至顯陽殿公論,當著陛下的麵,不知為何王良人竟指控謝夫人意圖毒害皇後,還欲將徐才人之死也坐實為謝夫人的陰謀,但王良人供出的人證,竟然是皇後殿下的心腹女官江尚儀。”

“江尚儀不僅是皇後的心腹,更是朕所信任的女官。”

“王良人咬定江尚儀是為謝夫人收買,提議把江尚儀嚴刑拷問,故而,陛下隻能下令賜死王良人,並為了安撫謝夫人,越發恩寵張嬪。”

“朕封了張氏嬪位?”

“正是,張良人承寵後,陛下便將她晉了嬪位。”

司空通才道:“不用跪著了。”

寺人祈這才起身,恭立著。

有的事司空通並沒有告訴宦官,比如徐才人根本不曾有孕,比如他極其信任的女官江氏曾經是王岑的婢女,當時複國之初,權閥之女入選後宮,虞皇後身邊根本就沒有幾個得力的人手,江氏受王岑調教,聰慧過人,為了給虞皇後添一臂助,是他腆顏向王岑求得了江氏入宮協助皇後。

江氏絕無可能為謝夫人收買毒害皇後,王四娘不知中了誰的奸計,居然聽信了挑撥之詞意圖陷害謝夫人,但她卻不知,江尚儀本是出身琅沂王氏的婢女,是她親姑母極為信重的人。

司空通想想當時的情境,長歎一聲:“為了保皇後及江尚儀,也為了不讓謝夫人洞悉朕必保儲君的決心,朕隻能下令將王四娘處死,朕被逼無奈,卻的確愧對王公。”

“王公並未因此埋怨陛下,尚自稱罪過,說教導孫女無方,王四娘功利陰險,卻又十分蠢笨,若是姑息縱容,必對江山社稷埋下禍患。”

“但現在,入宮的人換成了五娘……按你的說法,發生這樣的變故是因王四娘,她重生了,自知入宮後會遭橫死,因此才奪了本屬於五娘的姻緣嫁給裴瑜?”

“正是。”

“你又說太子心悅五娘,這又是怎麼回事?”

“殿下登基之後,竟執意納臣子正妻為妃,為此還許以陳郡謝、江東賀、長平鄭等等門閥利益,使得前朝臣公無一置疑……盧皇後雖然深覺不妥,但根本無法勸阻新君收回成命。陽羨裴不敢違抗君令,裴九郎隻好與王五娘和離,後,王五娘被封淑妃,位列九嬪之首。”

“她可曾禍亂後宮?”

“王淑妃雖果辣,但並非陰狠心腸,縱然寵冠後宮,倒是一心一意輔佐新君,盧皇後雖然失寵,為新君冷落,但王淑妃一直對皇後十分敬順,從無挑釁之行,甚至當虞夫人意圖加害盧皇後時,陰謀為王淑妃識穿,是淑妃保住了盧皇後的性命。”

司空通點點頭,儼然越發相信寺人祈的話。

他那位老妻早就有意讓本家侄女為太子良娣,太子登基,虞碧華被封夫人名位合情合理,而瀛姝是司空通看著長大的女娘,對瀛姝的品性,司空通是很信任的,丫頭好強歸好強,並不好欺,不過自來是人不犯她她不犯人,更是不會殘害無辜。

“你說太子登基之後,殘害手足?”

“是,除六、七兩位皇子,新君陸續將其餘幾位親王論罪,二皇子、三皇子被斬決,四皇子被毒殺,五皇子更是在新君登位時,就已被軟禁於鬼宿府,新君多疑,自斷手足,後來非但不能鞏固皇權,甚至於致使權閥之勢更加猖狂,新君力拙,最終葬送了江山社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