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誇官三日(2 / 2)

極樂輪回 詭話連天 4887 字 7個月前

費仲一臉鎮定,帝辛的這個問題早在他的意料之中,自從他收了浪七的重禮,就知道帝辛必有此一問,他也早早做好了準備,退後下作揖道:“啟稟陛下,前日確有探子向臣回報,說是姬昌有異心,臣為了大商社稷,必疑其心。”

“然臣為了不冤枉任何一個忠臣,決定再派眼線進行長期觀察,得知姬昌忠義凜凜,便深察之前的眼線何故如此,這才得知此人向姬昌索賄,姬昌索來忠義,自然不予搭理,此人便惱羞成怒,反咬姬昌不忠,臣得知真想後將其處死,今日便借機為姬昌正名。”

帝辛微微點頭,但仍有些猶豫,便朝尤渾問道:“尤大夫以為如何?”

尤渾上前一步,奏道:“啟奏陛下,自陛下前日聖口一開,臣這幾日也留心觀察姬昌,確如費大人所言,姬昌忠義,天人共見,且為人敦厚,軍民皆稱其為聖人,今日便是費大人不說,臣也要為姬昌澄清。”

帝辛見兩人這般態度,心中便也信了七八分,便道:“既然兩位大夫皆言姬昌的好,想必是事實,如此寡人欲赦免姬昌之罪,兩位以為如何?”

費仲見目的達成,心中竊喜,但他知此時更是關鍵時刻,或流露出心喜之意,必令帝辛起疑,遂道:“是否赦免姬昌之罪,一切全憑陛下作主,隻是臣認為,姬昌當年雖犯下不敬,但被囚羑裡七外,全無怨言,且始終心存忠義,此罪當恕,若陛下借此機會,赦歸本國,一則順民意,彰顯陛下順天應民之道。二則使姬昌心存感恩,從而使四歧更忠於陛下。”

尤渾在一側聽得費仲直接說了歸國,他若不說點什麼,做點什麼,倒顯的自己這份重禮白受,日後說起來,倒是自己理虧,倒不如順水推舟,再送些人情給西歧,到時再有謝禮,也絕少不了他這一份。

想到這,連忙上前奏道:“啟奏陛下,近年來,南伯侯鄂順、東伯侯薑文煥謀反,我朝大將竇榮、鄧九公於遊魂關、三山關大戰七年,皆不得勝,臣聽聞西伯侯姬昌素有賢名,尤其在各諸侯間甚有威望,不如令其得專征伐,行天子黃鉞以平天下,豈非一舉兩得。”

帝辛聞言大喜,當即誇了兩人一番,便依言下令。

令姬昌代行天子專伐不平,加封百公之長,誇官三日,以示尊貴。

另一邊,浪七回到羑裡,正和姬昌聊著,忽然風吹落屋瓦,姬昌便又起一卦,結果為大吉,稱是陛下大赦已到,準自己歸國,不但如此,還加封百公之長,誇官三日,得專征伐。

這段事件浪七自然是知曉的,可聽到姬昌這麼說,心中愈發震驚不已,姬昌可不是什麼穿越者,能卜吉凶不足為奇,所謂卜,便是根據種種線索,推斷事件的發展方向,這是科學,可他連加封百公之長,誇官三日都能算出來,這就不是科學,也不能算是邏輯,這就是神學,神術。

沒過多久,便真有使官前來,命姬昌前往龍德殿見駕,姬昌那敢有誤,連忙收拾一下便跟隨使官前去,浪七本是想跟著去,但他知道這裡麵的事件非常簡單,無非就是帝辛當麵下達封令,並無其他程序,自己不去,事件肯定如此,若去了,恐怕另生事端,反而另生枝節。

對他來說,時間才是最寶貴的,羑裡和朝歌之間雖說隻有十裡之餘,但來回和收拾也是需要時間的,既然帝辛赦了姬昌,自然不會再派人監視,於是,姬昌前腳剛走,他馬上就讓下人整理行裝,先一同帶回朝歌,以免來回浪費時間。

浪七在離城門最近的地方租住驛館,令下人將奉詔進殿後的姬昌迎了回來。

姬昌一見到浪七,便笑道:“此次多虧浪貞人從中動作,那費仲、尤渾兩位大夫不斷替本侯在陛下麵前說了許多好話,陛下不但答應放本侯歸國,還加封百公之長,誇官三日,貞人真乃西歧恩人也!”

浪七本正要致謝,忽然想到了一件事,眉頭一皺,心中暗道了一聲不好。

放姬昌歸國本就是浪七之前所作一切的目的,加封實是意外所獲,不過這和浪七沒有半毛錢關係,而正是最後那誇官三日,忽然讓他產生一種強烈的不安。

根據前麵的推測,帝辛絕非愚蠢之君,他雖然信任費尤二人,但他的腦子不糊塗,絕不可能就這樣輕易放走姬昌,要不是尤渾說了東南兩路諸侯造反,他絕不會讓姬昌離開,但就算如此,他仍舊留了一手,那就是所謂的誇官三日。

誇官三日就像是以前高中狀元後遊街,是一種榮耀,彰顯地位,可對於帝辛來說,這三日卻是一個考察期,人在願望得到實現之後的那這時間,往往會放鬆警惕,從而暴露自己的本性,帝辛也正是借此來觀察姬昌。

也就是說,所謂的歸國其實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姬昌這三日的表現,一旦出現異常,以帝辛反複無常的性格,一定會收回歸國的旨意。

浪七扶姬昌坐下,然後認真的說出自己的推測,這番話一說,直接驚的姬昌大驚失色。

“若非貞人心細,姬昌此番又鑄大錯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