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味道大多是要用熱油激的,涼菜也是,切好洗淨的白菜滴上點香油,抓把鹽,倒入些米醋,撒上紅紅的小米椒圈、翠綠的香菜段和白色的蒜沫兒,恰到熱度的花生油從蒜沫兒頂澆下,瞬間激發了各種配菜佐料的香氣。
陸國安吃完了那半盤子小酥肉,見陸知新剛好澆完油,自然地上手拿了雙筷子在盆裡攪拌,好讓這蒜香包裹在每一根白菜上,也讓這小米椒的辣味素均勻分攤。
陸知新見陸國安上手了,看了一下桌子上擺出來的菜,決定炒一個西紅柿炒包菜和尖椒豆腐,這都是家常菜,也是食堂常備菜,以原材料穩定的產量和穩定的價錢深受食堂老板的喜愛。
“不用炒太多。”陸國安嘴上念叨著,把陸知新帶來的袋子裡的小酥肉全倒在盤子上,再拿了個空盤子把涼拌白菜撥出來,放到裡屋餐桌,叫自己媳婦也來嘗嘗陸知新的手藝。
炒包菜和拌白菜要想好吃,都要把握一個點,那就是脆,食物本身的脆甜在那裡,烹調的溫度要做到襯托激活它的味道,而不是過火奪走它的原始滋味。
西紅柿本身熬湯是最簡單的糖醋手法,可要是和炒包菜結合在一起,就要做到當西紅柿出汁而包菜不出汁最為好,所以要先下西紅柿炒出湯汁來再調火翻炒包菜絲,陸知新感激的看著煤氣灶按鈕上寫的微火,中火,大火等提示不由得感謝科技,這種程度的指導和開慧眼不分上下,是每一個做菜初學者的福祉。
當然放鹽也有門道,放多了包菜的水分會被擠出來菜鹹,放少了西紅柿炒不出汁菜淡,這道家常菜在食譜上其實並沒有詳細的配料記錄,但本著同源可通用的原理,陸知新照著西紅柿炒雞蛋的鹽量放了進去。
西紅柿內部本來的水分在花生油的伴隨下發出滋滋的聲音,隨著鹽分的疏解,鍋裡的西紅柿在溢汁的同時鍋裡的西紅柿汁也在不停收緊,陸知新將包菜絲倒進去,快速攪拌翻炒。
包菜本身的水分也是要溢出的,在包菜和西紅柿共同的作用下,鍋裡的湯汁開始多了起來,喜吃鹹味的會在出鍋前往鍋裡倒些醬油,既上了色又豐富了味道,陸知新本身愛吃西紅柿自身的酸味,嘗了嘗湯汁鹹味夠了,也就沒點上這可有可無的醬油。
尖椒豆腐有兩種炒法,一種先煎豆腐,一種不煎豆腐,陸知新抄的外公食譜是煎豆腐炒青椒,他自然也就先拿熱油按照炸小酥肉的精細勁,細細煎了一盤豆腐,撈出豆腐來,那煎了豆腐的油直接放入蔥蒜料炒出香味,再放進去青椒炒到青椒皮微皺,再次放入豆腐,淋醬油放點豆瓣醬,攪拌翻炒,這樣炒出來的豆腐既有油煎的香味,又保持了內部的軟糯,醬油和豆瓣醬帶來的鹹味和青椒本身的辣味結合在一起,聞著就讓人覺得能配著吃下兩碗米飯。
陸知新把菜都炒出來之後懊悔地啊呀一聲,陸國安剛才說過讓他在學校食堂開小灶,炒辣子雞和糖醋裡脊,這不就等於對他透題,他剛才應該把小酥肉挪一部分,把西紅柿也剩下,炒一個糖醋口才對。
這就好像考試,背了一宿固定公式,的確考試時套模板能用上,可是老師告訴的最優解題辦法給愣生生忘了,告訴最優解的老師和判卷老師是同一個人,這時候擱誰,誰都得忐忑,擔心自己給的解答在老師眼中不能得到優秀的分數。
現在這台麵上擺著的肉是五花肉陸知新用不上,而西紅柿也被他用得隻剩下了半個,在這種情況下,隻能就用這兩道菜去試一試陸國安的考試及格線了。
-----------
青磚綠瓦的三進房內,單隔出來半間屋子當餐廳,是陸國安一家在孩子小時候為了培養良好習慣而特地收拾的,這麼多年下來他們也習慣了回家還在這張桌子上吃飯。
陸知新端著兩盤子菜從廚房走到餐廳,聽到嬸子林芝秋正數落陸國安,“你還把孩子帶到家裡來讓他做菜,你真是年紀越大越愛擺派頭,知新家裡什麼情況咱們都清楚,孩子回來想掙個錢好過年,咱們就是沒地方給他工作,也得給孩子找個掙錢的事,你呀你,真是豬鼻子插大蔥,你裝象。”
“行了行了。”陸國安聽聲音有點不耐煩,“說了好幾遍了,一會知新炒完菜進來你可不許再說了,這一個高中三個食堂誰沒有關係啊,咱們能多開這半個月掙錢,那辦公室主任都跟我說了,就是因為咱們食堂比彆的食堂好吃。”
“是好吃,你是彆的食堂比出來的好吃,他們都是西紅柿炒西紅柿,水煮空氣肉......”嬸子聽著有陸知新的腳步聲,把後麵的話咽了下去,笑盈盈地招呼陸知新坐下一起吃飯。
陸知新是故意放重一些自己的腳步聲,免得聽到一些不該聽的,但不得不說,已經聽到的這些內容,很大程度上安撫了陸知新那顆有些惶恐迷茫的心臟。
林芝秋心裡帶著火,陸國安之前端進來的菜她自然一口沒吃,也沒讓陸國安吃,她把買來的饅頭從袋子裡拿出來先塞給陸知新,心想:“隻要這孩子做飯能吃,哪怕去廚房給大師傅打雜也不能拒了他,哎,知新他外公是個好廚子,小時候要是知道誰家請客吃飯找的是他老人家,那早上中午都能一口不吃,足足等到晚上去。”
不知道是不是回憶太過濃厚,光是想著,林芝秋就覺得有股濃烈撲鼻的醬香味引誘著她,讓她口水不住的往外分泌。
這味道,分明是從陸知新剛端來的菜傳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