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欽與程普連忙循聲望去,然黑夜之中,一無所獲。
程普是真的一無所獲,但蔣欽好似已經知道了什麼一樣。
“江麵上有東西,將船速降下來!”蔣欽當即下令。
“轟隆!”
又一聲巨響,似有兩船相撞。
這一聲,是從左列傳來的。
巨響剛結束,不等程普有所反應,他便瞧見兩側竟有數不清的火矢射出。
“嗖嗖嗖!”
頓時,前方船上亮起了點點火光,隨後,一陣大火迅速蔓延,幾乎照亮了江麵。
程普這才看清,那是一直橫亙在江麵上的艨艟,此時已經儘數燃起大火。
借著火光,可以清晰的見到一隻己方大船截腰撞了上去,以使兩船都卡在了江麵上。
而那火船上的大火,便開始向著江東水軍戰船快速蔓延。
這樣的陷阱,竟有兩處。
起火點宛若篝火般將江麵映得通紅,程普回頭,見蔣欽正在有條不紊地指揮著船員。
還不忘給程普介紹,“將軍勿慮,最前麵的船上,幾乎未運載任何兵士,隻要船不傾覆,船員自會跳水脫身。”
原來最前的船,就是用來的探水路的,程普表示學會了。
隨後,他看見後方的船隻開始徐徐改變方向,試圖從兩堆巨火之間穿過去。
距離足夠,且借助火光,可看見中間已經沒有障礙。
如此龐然大物,在水麵之上,竟也如馬車般如臂使指,程普不得不驚歎於水軍船技之高超。
然就在此時,變故陡生,就在前方船對準了方向,準備穿過之時,空中數道呼聲突襲而至。
一陣“劈裡啪啦”過後,蔣欽程普皆被吸引了目光。
隻見那船兩側,深深插著十數根巨矢,不少薄弱之處,更是隻留下一個個窟窿。
“黃氏巨弩!”蔣欽驚道,“黃氏水軍主力在此!”
程普對所謂的黃氏巨弩和水軍主力沒什麼概念,然而下一刻,他便見到了。
又一片火矢從兩側激射而出,在江麵上散開,分攤一看,其實算不得什麼。
這等大船,被射個幾十箭,也沒太大影響,即便是火矢也是如此。
然後眼前的一幕卻是,船隻上有多處燃起了大火。
灼灼之火,尤為濃烈,看得出來,是某種易燃物引燃的。
程普當即明白了什麼,黃氏巨弩威力巨大,將引火之物送上船,那火矢,是用來點燃的。
“哢!”
一聲巨響在耳畔響起,程普當即扶舷一看,隻見一根巨矢,沒入船艙,在船側留了個洞。
這是準備射第三排船隻,誤射到他這裡的。
蔣欽顯然也發現了這一點。
“黃氏何時有如此多的強弩了!”他看著前麵,當即下令:“左前進,右後退,越至船間!”
蔣欽意圖穿上去,以讓另外兩船成為自己的援護。
船隻徐徐移動,轉向左方,隨後速度陡升。
又一波火矢起來,程普拔出佩劍,隨時準備格擋。
火矢再度引燃數支船隻,前方起火的船,已多達七支。
借助熊熊火光,程普清晰地看到江麵上有許多江東水軍。
此時蔣欽這艘,正在眾多火船中穿梭,其後,一艘跟著一艘。
巨矢搭配火矢的進攻仍在繼續,後方也不時有火燃起,蔣欽卻頭也不會,專注地指揮船員穿過一艘艘火船。
在火矢射來的方向,一道身影靜靜佇立,眸光專注,看著遠方江麵。
過一會,又看看眼前是忙碌奔走的兵士。
上弦的上弦,開弓的開弓,還有人將引燃之物綁上巨矢。
為了防範意外,火矢的發射,來自於另一條船上。
江中江畔,此船彼船,諸葛亮將這場戰鬥的細節,悉數記下。
黃祖悄然走近,也在諸葛亮身側駐足了一會,沒有打擾。
良久,諸葛亮倏然轉身,衝黃祖笑了笑。
“此戰,大獲全勝!”
黃祖率先宣布結果,且不統計殺敵多少,光燒了這十餘條船,便是一場大勝。
而且,這場戰鬥,還沒結束呢。
“亮受益匪淺!”諸葛亮回身,衝黃祖躬身一禮。
黃祖朗笑一聲,“哈哈,賢婿多禮了,這戰法雖好,卻極難碰見有如此絕佳的伏擊機會,說起來,此戰之勝,還多虧賢婿之計呢。”
諸葛亮默默將羽扇背至身後,挺胸望向江麵。
他自然明白黃祖的意思。
若不是為了接應程普諸軍,蔣欽無論如何也不會冒這個險。
率船隊從敵軍控製的區域穿行,這不僅需要膽量,更需要高超的技術。
江麵火光映天,諸葛亮看見有一些船,已經穿過江麵火海走了,這靠的便是臨危不亂的技術。
“走的走,燒的燒,賢婿在此船待著,我去前方瞧瞧,此戰收獲如何。”黃祖說著,朝一條小舸而去。
不多時,一支小舸悠悠駛向江心。
諸葛亮這算是首次見識了水戰,雖然隻是單方麵的伏擊。
在雙方皆能運動的狀況下,靠箭矢火攻什麼的,是極難成功的。
所以便有了江心固舟的障礙,當然,這種方式在視野良好時,又會失去作用,策略那叫一個靈活多變。
諸葛亮不由想,若是有一種船,航速能大大超過尋常船隻,然後在上麵裝滿大黃強弩,甚至配備諸葛八牛弩,那會是何等情形呢?
望著光火,稍稍思忖,諸葛亮不再深究,這事等有空了,請教請教兄長與月英會比他一個人想來的有效。
彭蠡澤近半月時日,諸葛亮對江東的水勢有了深入的了解,也愈發明白,黃氏為何能在江夏屹立不倒了。
一家獨大的黃氏水軍,至少在荊州與江東,還沒有出現能與之正麵抗衡的存在。
且這種優勢,得保持下去才行。
一旦孫策將戰略中心調整回江東,著手大力發展水軍,以六郡之力,江東水軍會很快追上江夏水軍。
一郡之力,焉能抗衡一州。
諸葛亮最後看一眼江麵火光,隨後轉身回艙。
水軍實習,暫告段落。
艙中燭火搖曳,諸葛亮取過豫章輿圖置於案上,隨後目光停在南昌城上。
望著自己曾經劃下的圈子,諸葛亮喃喃自語:
“叔父,未曾想,亮也有踏足南昌,謀劃豫章的一天。”
兄長承叔父之位,自己卻承了叔父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