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有小諸葛了?(1 / 2)

張郃怔怔地看著高覽,靜靜聽著,他覺得高覽還有話未說出口。

他想聽下麵的話。

高覽又轉過身,佩刀抽出三寸,低眉看了一會,然後望向張郃。

“儁乂可曾聽聞曹軍中流傳的一句話。”

“何話?”張郃問。

“圍而不降者,殺!”

張郃點頭,這話豈止聽過。

“那儁乂以為,我等若趁曹軍尚未圍攏時突圍而出,撤去虎牢關,主公會如何處置我等?”

“有郭圖在,自是下場淒慘。”

高覽再問一句:“那儁乂是否以為我等能守住此城?”

張郃嗤笑一聲,沒有回答。

沒有回答,兩人的答案卻是肯定的。

拔刀三問過後,高覽突然道:“聽聞曹公廣納賢才良將,如饑似渴,且任人唯才,豪族李典,白波賊徐晃,皆得重用,以兄與我之才,若投曹公,未必屈才,我欲獻城投效,儁乂可願同往。”

張郃冷眼看著高覽,瞧這架勢,顯然是不答應,兩人便就此反目的意思。

張郃咧嘴一笑,“哈哈,惡賊郭圖,蒙蔽袁公,我等已無路可走,兄之想法,正合我意。”

高覽當即合刀,上前數步,把住張郃手臂,同時高聲一喝:“打開城門!”

成皋縣外,曹操軺傳停下,眺望城頭。

“何人守此城?”

程昱回:“據報,是張郃與高覽二將,此二人多番阻我軍進兵,攻取成皋,怕有些麻煩。”

曹操自然聽聞過張郃與高覽,可以說這一路,他所覽軍報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這兩個名字。

變相理解,這兩人就是袁軍之中最能打的。

以前聞其名,如今見其才,曹操不由動起勸降的念頭。

正思慮間,前軍忽有騎哨來報。

“稟明公,袁軍大將張郃高覽,獻城乞降。”

曹操眸光一亮,真是想什麼,就來什麼。

“快宣來見我……等等!”曹操話鋒一轉,當即扯開軺傳護簾,一躍而下,然後朝著陣前奔去。

程昱荀攸等幕僚,以及宿將許褚見狀,紛紛跟上。

張郃高覽二人垂手而立,立於城外,老遠便瞧見數道身影跑了過來,先是好奇。

到近處,才認出那人竟是曹操,一時竟有些無措。

曹操在兩人跟前站定,確認兩人身份後,微笑道:“儁乂,元伯,彆來無恙呀!”

聽曹操親切的以字相稱,兩人恍惚間想起了那段與曹操並肩作戰的歲月。

昔日的曹操,不也是袁公麾下一鷹犬麼,更巧合的是,也是在成皋境內的虎牢關外。

高覽噌地半跪而下,拱手道:“我二人遭人排擠,走投無路,今特來投奔曹公,望公收留。”

話間,張郃也效仿高覽單膝而跪。

曹操聞言大喜,當即上前分彆扶起兩人。

“本初失二位將軍,遲早後悔莫及,操得二位將軍,乃操之幸,走,隨操入城敘話!”

身後程昱連忙提醒,“明公,恐有詐。”

曹操回眸一瞪,揮袖道:“操信得過儁乂元伯為人,休得胡言!”

說罷,一手一個牽著張郃高覽入了成皋。

如此狀況,如何不叫二人動容,一邊跟著曹操,高覽一邊道:“明公大恩,覽必舍身相報!”

一邊走,細心的張郃發現,曹操手心裡全是汗。

他也表態:“明公大恩,張郃萬死難報。”

張郃心中清楚,曹操嘴上說著信任,其實心底還是擔心的,但他還是咬牙選擇了信任。

這才是他與袁公最大的區彆。

也正是因為這份緊張,讓張郃覺得曹操是真正可以追隨的主公。

直到曹操幾人走出一段,許褚才堪堪追上去,荀攸上前拍了拍一臉無奈的程昱。

笑道:“仲德勿惱,明公這是刻意責怪的。”

程昱無奈一笑,明公這點小心思,他如何會看不明白,這是表演給張郃與高覽看的。

“明公責怪的是,方才是吾失言了。”

不過,程昱指的不是勸曹操小心這事,而是對於成皋之戰的論斷。

他剛剛說這會是一場惡戰,結果曹公卻不費一兵一卒。

隻消一日,張郃與高覽投降的消息便經由虎牢關,傳回滎陽。

袁紹當眾暴跳如雷,摔杯碎盞,大罵張郃高覽。

“果然如此!此二人果有異心!”

郭圖還不忘添油加醋,“幸而主公識察在先,將之置於關西,未造成惡劣後果!”

袁紹怒視眾幕僚,最後目光轉到郭圖身上,“公則,依目下局勢,下一步如何是好?”

郭圖道:“孫策與呂布皆退,東線告急,如今糧道受阻,攻取雒陽已十分困難,當此之時,應集中優勢兵力,過陳留,攻許昌!”

袁紹又望向逄紀,“元圖以為如何?”

“曹操大軍皆在虎牢以西,難以馳援,陳留必克,此計可行。”

辛評辛毗兄弟也齊聲附和,“郭公則之言可行。”

袁紹見幕僚們難得統一意見,想必這是一步好棋,當即將命令宣貫下去。

袁軍戰略重心,自此從雒陽,轉向了許昌。

曹軍推進到成皋縣,直抵虎牢關。

虎牢關既護住了袁紹,其實也護住了雒陽,不過,也阻隔了曹軍救援陳留。

知曉袁軍動向後,曹操當即領兵南下,他要經梁縣,回潁川,去許昌覲見天子。

救援陳留或許來不及,但在陳留陷落之前,大軍要回到許昌,阻袁軍繼續南下。

···

中原變數頻生,而各方皆翹首以盼的荊州行動,卻遲遲沒有發生。

一心向北,欲奪宛縣的劉備,突然沒了動靜。

魏延也沒有再做出什麼“出格”的寇掠之舉,相應的,徐晃對劫營一事,也當吃了個悶虧,沒有異動。

各方都盯著的江夏與江東,卻遲遲沒有開戰的跡象。

十月末,天地初寒,章陵郡的人們紛紛開始添衣加被,減少外出。

諸葛巡的起床時間,也漸漸變遲,因為月水寨和工坊進入建設階段,章陵郡的郡務基本被崔鈞與徐庶打理得井井有條。

諸葛巡每隔幾日收到的信報,基本是陳述式的彙報,而不是請示。

管理很難嗎?諸葛巡覺得一點也不難,因為古代的人,實在是——

太好管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