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點點頭。
諸葛巡思緒翻飛,想到了更遠的地方。
還是那個問題。
孫策怎麼還沒死?
他會死在誰的手中,真的是許貢門客尋仇嗎?
這是在古代,沒有追蹤,沒有監控,想精準知道一個人的行程,難度不小。
黃祖順著諸葛亮的思路,繼續道:“既知如此,是否等孫氏內亂之時,再揮師順流東進,便可占據絕對優勢?”
黃祖原本是想立即起兵討伐江東的,但現在聽了諸葛亮的話,黃祖覺得等一等時機,或許更好。
他望向陷入思索的諸葛巡,問了聲,“子謙賢侄以為呢?”
按諸葛巡的想法,自然還是那一套長線策略,而且諸葛巡也願意相助黃氏深入治理江夏,等實力充足時,再吊打江東,不是更香?
不過,黃祖大仇當前,諸葛巡沒有不合時宜地提出他的理論,而是點點頭,“當做好準備,以待時機。”
“如此,某便聽二位賢侄的。”然後話鋒一轉,又道:“昨日阿琦與阿璃也也到安陸了,阿璃嚷嚷著隨我出征江東呢,這性子,要是與阿琦換一換就好了。”
諸葛亮看了眼兄長。
三弟你瞅為兄乾嘛?
三個晚輩不說話,黃祖似乎很有傾訴欲,又接著說起甘寧。
“子謙,甘寧此人,多虧你提點,此人膽識過人,頗有勇略,乃是大將之才,下雉一役,若非甘寧衝鋒陷陣,恐怕黃某,也要命喪當場了。”黃祖感慨道。
諸葛巡笑著回:“那黃公可得好好器重他才是。”
“這是自然,你與他不過打個照麵,回頭我再正式為你們引薦。”
然後轉向黃月英,“射兒不在了,承彥閒散慣了,年紀也大了,吾身負江夏守土職責,自然無暇顧及。”
黃祖說著,目光已經移到諸葛亮身上,停了數息,歎一聲氣道:“黃氏偌大的家業,日後便仰仗月英你們了。”
這個你們,意有所指。
一聲歎息,諸葛巡聽出了黃祖的辛酸與無奈,這話頗有以黃氏相托的意味。
有些家庭人丁興旺,日日為能吃飽飯而發愁。
而有的家大業大,卻人丁單薄,稍微出點意外,就會絕嗣,果然家家都有難念的經。
黃月英不做聲,緊了緊抓著的黃祖的臂膀,諸葛亮領會,朝著黃祖躬身一拜,一切儘在不言中。
諸葛巡也知趣地沒有開口,這是人黃氏的家事。
黃祖此舉,頗有舉家托付的意思,畢竟他也老了,許多事情,已經擺在明麵上了,不是說不去麵對,就能揭過的。
黃氏偌大的家業,不說田宅死物,光是造船這一項,便是天下馳名,在江沔流域,就沒有不眼紅的。
黃氏水軍戰船數量是以千數計的,還有劉表麾下,蔡氏麾下,幾乎都是黃氏出品。
更離譜的是,江東水軍的戰船,也有不少是黃氏水軍那繳獲的。
三人告彆黃祖,回宅去了。
諸葛巡倒沒想到,三弟來一趟江夏,未來恐怕會以黃月英的名義,接手一個龐然大物。
按這種情況,好在黃月英早嫁給三弟了,否則她肯定是要招贅婿了。
而三弟,怎麼能當贅婿呢?
回到宅中,黃月英獨自回屋,諸葛亮問了諸葛巡一個問題,“兄長,月英路上問我,若黃公攻江東,諸葛氏是否出力?”
諸葛巡歎一口氣,“三弟不是我說你,這可是黃氏之事!”
諸葛亮麵露狐疑,“兄長之意,是不幫?”
“非也!為兄的意思是,黃氏之事,即是我諸葛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