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知道和讓天下人都知道,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諸葛巡連忙攙扶起石韜。
“石兄切莫大禮,投身農學,必能造福天下百姓,巡當替天下百姓,謝過石兄!”
“韜不敢當,還望先生引領。”石韜再一拱手。
瞧著對方誠懇又殷切的目光,諸葛巡心想三弟這回真是找對了人。
相對的,對石韜來說,他也找對了人。
或許這就叫:理想照進現實吧。
當然,眼前現實的水平,還處於初級階段,即便黃叡自己,很多時候也是手提麵命地教,而不是“照本宣科”。
有時候照本宣科,都是奢求,隻有識字率高,才能宣得起來呀。
“牛山新民多為青壯,學習能力尚可,也有不少孩童,巡已請師教授識字,待他們能識字讀書,便可進修農學。”諸葛巡道。
當前最重要的是解決吃飯問題,當然,以後還可以有諸如工學、算學,甚至醫學,都是與民生息息相關的。
諸葛巡要做的事,就是庇護這些火種,石韜之流要做的,就是傳播這些火種。
至於那些諸侯爭霸,帝王將相,那是另一個賽道,那個賽道,有三弟。
“先生高義不在宋公之下,韜恨不能早識先生!”
諸葛巡笑笑揭過,三弟說過石韜為人謙卑恭簡,果然不錯,要不打斷他,他能一直誇下去。
宋公就是宋忠,劉表的五經從事,諸葛均就是跟他學習五經,提起這個,諸葛巡倒是琢磨著,能不能從五經學院那便,搞一批人來支援牛山建設。
待遇從優,包吃包住。
接下來,諸葛巡又帶著石韜去看了分給他的小院,一進四廂,雖有些緊湊,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住一家人完全不是問題。
他不娶三妻四妾的話。
石韜將它與自己在峴山下的草蘆一比,有些無言,裡麵甚至連生活用具都已經備齊了,更令石韜震撼的是,他的寢屋之中,竟然整齊擺放著厚厚一疊衣袍。
這下子,石韜被深深觸動了。
諸葛巡是懂人才保障用房的,建設的標準也簡單:拎包入住。
韓嵩,黃叡,孫家兄弟,還有魏延,都是這個標準。
諸葛巡想想,五經學院這事,確實可以和劉表談談,還有宜城劃區的事,還有偏廂車交付的事。
將石廣元交給三弟,諸葛巡自顧回襄陽找劉表了。
迴水道上滿是忙碌的身影,一車車地往回拉乾稻草,稻子收割掉了,稻草可不是付之一炬就完的。
這是畜棚的重要墊材,循環淘汰出來的墊材,經過發酵是優良的有機肥。
風行識途,載著諸葛巡不快不慢地走著,一路上,諸葛巡心裡構思著如何對劉表開口,又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南陽的劉備。
過去劉備在徐州,諸葛巡反而不關注,如今時空漸近,給了諸葛巡一種彆樣的好奇,劉備會以何種方式在南陽立足呢?
……
徐晃大剌剌的步入涅陽縣城後堂,高大的身影直接將門口的光線都遮住了。
劉備抬頭一看,隨口道:“公明兄,怎麼你也來涅陽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