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種麼。”
諸葛巡摩挲一陣下巴,也想揣摩出兩種。
有了。
某日,穰城突然盛傳一則流言:震驚!北地槍王塌房了,竟要以嫂事賊,投靠曹操!
張繡頓覺奇恥大辱,於是在縣府公開發表聲明:吾與曹操有殺子弑侄之仇,焉能投靠,嬸嬸鄒氏待吾如子,繡焉能害之!曹賊屠城戮民,色孽無道,欺淩天子,繡與之勢不兩立!
然後,穰城又流傳開一首童謠。
“張繡斷曹路,文和急上頭,欲為親人故,背主去投曹。”
張繡聽聞大驚,旋即聯想到賈詡家小皆在段煨手中,而段煨已投曹操,賈詡會不會為了家中妻兒老小,背他投曹?
於是張繡不斷猜忌賈詡,不再采納賈詡建議,賈詡投曹之謀,破滅!
嘿嘿嘿……
“兄長,兄長?”
諸葛亮的呼喚打斷了諸葛巡的遐想,“兄長想什麼呢這麼出神?”
“為兄也想到兩個法子,可絕張繡投曹之隱患!”
“哦?不如兄長先說說。”
“還是三弟先說吧。”諸葛巡推辭道,“兄要謙讓三弟嘛。”
諸葛亮端坐條石上,從身後撿了根枯枝,以腳踹了踹腳下枯葉,整出一片平地,再用枯枝畫下一橫一縱。
諸葛巡好奇觀摩著塗鴉,一個“十”字?
“張繡所圖,惟安而已,故他不會主動投曹,唯有他人相逼之時,被動選擇,當今天下能逼張繡者,曹操之外,僅兩強爾,使君與袁紹。”
“然後呢?”諸葛巡捧哏。
“若兩強相聯,張繡豈敢異動乎?”
諸葛巡順著往下一想,若劉表與袁紹強強聯合,張繡自然很難做出投曹的舉動。
一者血仇在身,二者諸侯爭雄曹操沒有勝算,背劉表投曹操,是棄明投暗。
曆史上若不是賈詡當眾辱罵袁紹使者,斷了張繡投袁之路,結果恐怕猶未可知。
曆史上劉表猶疑不定,他想聯袁,帳下一群曹吹又想聯曹,以致錯失良機,還被張繡背刺了一把。
若按三弟所說,劉表與袁紹結成盟友,以張繡處境,以賈詡智商,自然做不出投曹之事。
“強強聯合,是為連橫,三弟與我想到一塊去了!”諸葛巡道,不過他是剛想到的。
橫是連橫,豎自然就是合縱了,諸葛巡也知道,三弟這是吸收了戰國縱橫家的策略。
“兄長有見地,兩強聯合便可破局,何況算上全部關東群雄?”
全部?諸葛巡一時沒反應過來,三弟這麼大的手筆嗎?群雄討曹?
“先有袁術妄稱天數,於淮南稱帝,遭群雄共討,落得個窮途末路淒零下場,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欲效仿董卓故事,豈非眾矢之的,而今盟主尚在,天下諸侯為何不能共討之?”
瞧三弟說著恣意揮灑,頗有指點江山之意,合縱之策,群起而攻之,諸葛巡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諸葛亮繼續道:“昔日六國伐秦,皆以失敗告終,乃因關中擁函崤之險,且六國貌合神離,幾與群雄討董如出一轍,而今曹操據有兗豫,此為四戰之地,群雄遍布四麵八方,成群狗分食之勢,聯盟若起,曹賊焉存?”
諸葛亮說著,腳尖踢了塊石子到中間,以枯枝圍繞石子畫了一個圈。
諸葛巡發揮著自己的想象力,將曹操的一圈敵人一一對號入座。
諸葛亮眉頭一挑,“兄長,曹賊既滅,何患張繡?”
三弟你下手有點黑的,讓你離間張繡曹操,你直接想把曹操滅了,不過這確實一勞永逸解決了問題,諸葛巡由衷地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