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所見略同(2 / 2)

有些話關起門來說說可以,可不興宣揚啊。

諸葛亮否定地搖搖頭,“弟隻是想問兄長,血親之仇,與生存攸關之事,孰輕孰重?荊州軍殺了張濟,是否弟之所想,已成泡影?”

三弟你總問這種高深的哲學命題,為兄表示很難頂,不過他知道幾個例子。

孫堅也是死在荊州,但當大敵曹操南下之時,孫劉還是摒棄前嫌共同扛敵了。

再比如甘寧殺了淩操,淩統也放下了殺父之仇,與甘寧攜手禦敵。

所以說,“區區殺父之仇”這個梗能流行,就解答了這個問題。

諸葛巡端正了身子,腦中蹦出一句話:生存是文明第一需要。

諸葛亮見兄長端正姿態,也正了正身子準備悉心接受教誨,就在諸葛巡想告訴弟弟這個宇宙哲言時,他突然又想起了另一句話。

舍身而取義。

“三弟,為兄突然覺得困了,明日還要早起。”諸葛巡說罷抖抖袍子,朝書房外走去,出門時,回頭說了一句,“西涼賊人薄信寡義,為活命從關中奔命至此,與全軍存亡而言,區區殺叔之仇,何足道哉。”

諸葛亮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董卓呂布,李傕郭氾等等哪個又有信義可言,莫說殺父殺親之仇了,他們自己乾的就是自相殘殺之事。

諸葛亮了然,也就是說,隻要處置得當,張繡軍依然可以為使君所用。

然後又對號入座,開始思索換作是他,會如何應對……

翌日,諸葛巡早早來到書房,發現三弟竟然裹著毯子臥睡在席墊之上。

這小子昨夜又熬太晚就地解決了,諸葛巡拾了下毯角輕輕蓋好。

“兄長?”

“醒了?有沒有做夢啊?”

諸葛亮剛醒,正懵呢,隨口回了句,“什麼夢?”

諸葛巡笑而不語,蹲下看了眼還攤著的竹簡,上麵赫然是關於南陽之事的。

“三弟想以烏有先生之名提醒劉表?”

諸葛亮掀開毯子起身,懶洋洋地伸個懶腰,還毫無形象地呻吟兩聲,方覺舒暢。

“兄長不是一直將諸葛氏與外來者自居,既如此,那諸葛氏與張繡,豈不成‘同是天涯淪落人’,使君若得張繡鎮北,有三點好處。”

諸葛巡眉頭一皺,隨口調侃,“三點?為兄以為隻有兩點呢。”

諸葛亮站著,一邊念叨,一邊手指。

“兄長且聽,其一,荊襄流寓勢力大大增強,使君居中平衡,話語權會大大提升,諸葛氏發展空間隨之增大。”

“其二,得張繡鎮北,抗拒北方諸雄,使君可全力征討荊南,早日收複。”

“其三,若江淮有變,使君可重回豫章,遏製袁術吞並揚州,同時,叔父那亦可緩一口氣。”

說罷,看向諸葛巡,“兄長以為如何?”

諸葛巡鄭重其事地點點頭。

“三弟所言甚是,與為兄所見略同!”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