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魚上鉤了(2 / 2)

這一輪采買下去,差點讓諸葛巡當場破產,果然當家才知柴米貴。

天氣陰沉,行至半途時,竟下起了綿綿細雨,不多時,遠方山巒與前路都籠上一層朦朧霧氣。

秋意很濃。

諸葛巡與孫家兄弟雖戴著鬥笠,等到了田地,外衣已被雨水潤濕。

“看,這百畝田地,未來五年,就是我們的戰場!”諸葛巡立於田埂上,頗為豪氣地指著。

“一人五十畝,倒也不多。”哥哥孫和道。

他的意思是這片地都是交給他們兄弟種的,若按傳統的方法隨緣粗放耕種,一人隨便照看幾十畝,確實問題不大。

然而諸葛巡設想的,可是精耕細作,工作量可能十倍不止,靠兩兄弟,是不可能的。

他也沒有說破,怕嚇著孫家兄弟。

“東家,現在種下冬麥,豈不是會影響明年春耕。”孫和再次提醒,諸葛巡購買冬麥種子時,他已經提醒過一次。

“阿和放心,我心中有數,你們隻管照做即可!”

兩人倒是踏實,卸下農具,很快就進入狀態,開始翻地,至於耕牛,他們還不會駕馭。

諸葛巡沒有急著乾活,先是查看下水渠,再看了下地勢,最後將目光落在迴水上遊的山穀之中,若有所思。

迴龍之象的原因是汛期迴水來不及排出,就遭沔水倒灌,兩頭夾擊,招致決堤。

若是沿穀口修壩蓄水,再尋一處低窪處挖掘泄洪湖泊,不僅可以解決汛期決堤的問題,還能解決乾旱時的灌溉問題,水庫和湖泊,還能用以養殖……

諸葛巡一邊觀察一邊暢想,不知不覺已經來到迴水邊。

此時是枯水期,迴水靜靜流淌,諸葛巡突然發現一位身穿蓑衣鬥戴鬥笠的垂釣翁坐於石橋之上。

“上回倒沒細看,這竟然有一座石橋。”諸葛巡甚是好奇,這方圓百裡似乎都是農田,為何為會修石橋?

等他走上石橋,垂釣翁也回頭一看,二人目光正對,皆是閃過一抹訝異。

是你?

是你!

“晚生見過黃公。”諸葛巡連忙行禮。

麵前之人是接風宴上,劉表介紹過的黃公黃承彥。

他出自荊襄四大家黃氏,而且還與劉表是連襟。

“是諸葛子謙啊,汝怎會在此?”

諸葛巡指著對麵的田地,“租的蔡氏之田就在此處。”說罷諸葛巡想到蔡勳提到過,這迴水另一邊的田,都是黃氏的。

“諸葛亮可有前來?”

“三弟在家中讀書,未曾前來。”

黃承彥搖搖頭,目光始終注視著江麵。

“閉門苦讀,讀不出蒼生之苦,抱簡求教,教不出濟世之道。”

諸葛巡品了品,黃承彥顯然意有所指,他記得三弟在宴上說到的民貴君輕的說辭。

諸葛巡心頭一亮,這話,明顯有指點迷津的意思。

真怪,站在他麵前的是諸葛巡,而他指點的卻是弟弟諸葛亮,說明諸葛亮更能入他的眼。

人說黃承彥高爽開列,看人全憑自己心情,果然如此。

三弟能給他留下印象,還出言指點,說明緣分到了。

三弟,你的貴人老丈人出現了!

“多謝黃公指點,晚生一定轉告三弟!”諸葛巡再度作揖感謝。

黃承彥視若無睹,依舊專注水麵,就在諸葛巡轉身告退時,突然傳來一聲驚笑。

“魚上鉤了!”

……

求收藏,求推薦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