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小祠年久失修,牆體已被大雨淋塌,若山洪到來,後果不堪設想,朱巡幾經勸說,終於將村民撤了出來,但村中老人一定要去“救”出供了幾百年的武侯木像。
朱巡拗不過村民,隻好隻身返回祠中,抱著武侯木像剛剛出門,山洪咆哮而至……
等朱巡醒來,麵前是一張稚嫩的少年麵龐,陌生的記憶刺痛腦袋,眼前之人竟然是——
諸……諸葛亮?
武侯顯靈了?
捋一捋記憶,好像又不是,原來是自己穿越到了武侯的漢末時代,自己竟成了他的便宜兄長,剛從水裡撈出來的諸葛巡?
而這個時間點,恰恰是曹操與陶謙開戰之時。
戰火似乎離得很近,琅琊的士人們整日都在爭論陶謙能否守住徐州,但也僅限爭論,似乎戰火離他們很遠。
然而諸葛巡卻知道,要不了多久,曹操會複攻陶謙,而陶謙兵敗如山倒,曹操下一城屠一城,泗水為之不流。
必須儘快離開徐州,不能等到曹操的屠刀到了,被動逃命。
諸葛巡趁著曹操後院起火,率軍回兗州平定張邈陳宮迎呂布的叛亂,借助諸葛玄的關係,打算舉家投奔荊州。
沒想到剛剛拜見劉表,後者就對他拋出橄欖枝,諸葛巡倒是有自知之明,絕不是因為叔父說他敦厚務實的品性,不過是照拂晚輩的人情世故罷了。
在路上的時候,諸葛巡已經和諸葛亮討論過這個話題,諸葛亮道出劉表此舉除了人情世故,還有另一層深意。
諸葛氏舉家來投,屬外來勢力,一來,這對單騎入荊州的劉表來說,是個值得拉攏的助力,二來,劉表可以以此優待為表率,吸納更多的外來勢力。
而諸葛巡身為諸葛氏長子,一旦同意加入州牧府,便是等同於告訴荊州本土勢力,也就是蔡蒯龐黃四大家,他諸葛氏是劉表的外援。
可以見得的是,諸葛氏在荊州將會處處被針對。
劉表問話後僅僅過了數息,諸葛巡深吸一口氣,以儘量不讓自己緊張,徐徐將早就討論出的結論說出。
“巡初來乍到,無功不受祿,況且巡才淺智短,實在難堪大任,使君收留我等,我等已是感恩戴德,銘記於心,再者,舍弟年幼,長輩已經故去,家中繁瑣,還需要巡來操持,望使君見諒。”
劉表與蒯良一聽皆是露出一抹詫異,這可是難得的出仕機會,而且對諸葛氏立足荊州能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諸葛巡竟然沒多想就拒絕了。
難道這廝是個慫包?
倒是身後的軍師蔡瑁有些不悅,連聲喝斥:“你這豎子好生無禮,我姊婿給你官做,你竟不識好歹!”
劉表連忙打了個圓場,衝蔡瑁笑了笑,“德珪勿惱,人各有誌,子謙賢侄的耿直,倒有先祖諸葛豐的風範,哈哈……”
蔡瑁不待見的態度,倒也直白。
諸葛巡明白諸葛氏的到來,各方態度不儘相同,現狀是:誰也得罪不起。
當然,奮鬥的目標也是:誰也得罪不起。
於是諸葛巡衝蔡瑁陪上一個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再度拱了拱手,姿態擺得極低。
蔡瑁仍不領情,一言不發地彆過頭,假裝看園中景物。
他這是在用行動,當著劉表的麵告訴在場的人——
荊州不歡迎諸葛,至少他蔡氏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