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克複中原》全本免費閱讀
孫權急召眾臣,即便是身在春穀的周瑜程普等人,還是彭澤的周泰。
從令發起算,也不過兩日時間,便悉數趕來宛陵。
“公瑾,你說主公忽然召見,是否是為九江之事?”
周瑜腳下不停,快步朝府中走去,“這是自然。”
“我看眾將都回得差不多了,難道主公欲與諸葛子謙決戰?”
魯肅言語間,麵上難掩憂色,他已與周瑜初步定下軍械升級方案,正準備大刀闊斧地進行革新。
然而不等開展,孫賁那邊就發生了變故。
其中細節,他們路上也聽了,事情是孫賁尋釁,然後諸葛巡擴大處置,直接攻占壽春。
即便隻是聽聽,也是挺嚇人的,若諸葛巡想攻哪就攻哪,那他乾嘛不直接攻下許昌,將天子搶到手中呢。
有些事是他們想想,但壽春的事,卻是實打實的。
問題就在於,若是江東軍以目前的狀況再與章陵軍戰,依舊未必能勝。
孫賁這事搞的,愁人。
說話間,兩人已至堂前,剛進去,就看見了諸多熟麵孔,大家都到了。
周瑜上前,向眾人見了禮,便坐到了一側,麵對正是張昭,次之是諸葛瑾。
少頃,孫權從堂後走出,少見的雍容華服,氣宇軒昂。
“九江之事,想必在座諸位都已知曉了吧。”孫權問道。
眾人點頭附和。
“章陵軍突襲壽春,致使失陷,急召諸位前來,乃是商議奪回壽春,諸位可有看法?”
魯肅看了眼周瑜,周瑜微微頷首,魯肅便拱手回話。
“主公,廬江新敗,將士士氣未有恢複,且廬江之戰中總結出許多改進舉措,尚未來得及實施,此時,不宜擴大戰端。”
見魯肅打退堂鼓,孫權微微不悅,望向周瑜。
“公瑾亦是此看法嗎?”
“回主公,瑜先撤舒縣,再撤廬江,便是為總結反思,揚長補短,眼下開戰,豈不與此前矛盾?”
“難道就將壽春拱手相讓?若是諸葛巡人心不足,欲占九江全郡呢?”
此話一出,堂下諸將皆是一驚。
廬江之戰剛剛平息才幾日,攏共不到一旬時間吧,九江這就續上了?
這時,張昭開口道:“主公,此事不可姑息,若憑諸葛巡占據壽春,而江東什麼都不做,試問這天下,還有何人敢投效江東,投效主公。”
這話,正好說到了孫權心中了。
內憂外患難道他不知道嗎?軍事革新的利弊難道他不知道嗎?
孫權都知道,但事分輕重緩急,若此番什麼都不做,他孫氏,還配統領江東嗎?
將軍們考慮的是勝敗的問題,但孫權考慮的,是態度的問題。
“張先生說得何其有理,諸位試想,江東先失豫章,再失廬江,此番若是九江無有作為,吾等還有何臉麵統領江東諸郡?”
眾將麵麵相覷,孫權的話,再直白不過了,可謂說得明明白白了。
九江這一戰,是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周瑜深吸一氣,這個時候,他自然不會發出反對的聲音。
“主公既已有決議,那麼剩下的事,便交給吾等吧。”
周瑜率先表態,孫權聽了大喜,心道真不愧為周公瑾。
“好,公瑾壯我軍心,傳令,加封周瑜為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程普、朱治為副都督,我知章陵軍強,然我江東將士亦不乏敢戰死戰之士,便是傾江東之力,也要死守九江,奪回壽春!”
孫權說得脾氣上來了,聲音愈發宏亮契闊,絲毫不像這般年歲之人。
周瑜附和:“傾江東之力,死守九江,奪回壽春!”
眾將也齊聲附和:“傾江東之力,死守九江,奪回壽春!”
“壯哉我江東將士!”孫權誇讚一聲,又望向張昭等一眾文士,“九江之戰,乾係重大,不止要舉江東之力,還請先生謀劃外援。”
張昭自是懂的,謀劃外援,就是找盟友。
江東西麵是死仇劉表,自然不可能結盟,不過北麵,是曹操與呂布,這兩家與江東雖有過摩擦,卻並無嫌隙。
張昭拱手,“目下因曹操與呂布休戰,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曹操與諸葛巡有南陽之爭,呂布與劉備有奪徐州之仇,皆可利用,引之為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