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貫營而出,直奔孫賁軍營地而去。
“報——”
“孫將軍,劉,劉備他率軍殺過來了。”
孫賁眸光深邃,閃過一絲費解。
“劉備竟然主動了?”
此前可是他欲謀取六安,劉備從中阻撓,卻又不敢與他硬碰硬。
“劉備莫不是覺得,廬江大局已定,便不懼我等了。”
孫賁的部屬笑道:“百戰百敗之人,竟也敢叫板將軍,真是自尋死路,是誰給他的自信!”
聽了下屬的話,孫賁沒來由想到了諸葛巡。
諸葛巡攻六安攻舒縣的速度,著實嚇了他一跳。
要知道當初孫策替袁術攻廬江,他也是參與者,那叫一個曠日持久。
日後他在九江郡與周昂對戰,奪取九江,那也是花費了一年有餘。
諸葛巡倒好,攻城速度跟行軍速度一樣。
“近來有消息傳來,諸葛巡正在舒縣享豔福呢,興許如你所言,諸葛巡一朝得勢,令劉備也囂張幾分。”
另一人卻勸道:“將軍,主公交待過,不可與廬江兵士發生衝突。”
孫賁聽得“主公”二字一陣不悅。
自孫堅時,他便追隨左右,鞍前馬後,多次戰場負傷,孫堅對其,亦是器重有加。
孫堅死後,袁術更是命他接管孫堅兵馬。
隻不過誰能料到,袁術竟喪心病狂自立為帝,孫賁又無奈轉追隨孫策,助他戰劉繇,平豫章,鎮九江。
哪知孫策也早亡,孫氏之中,論資排輩,如何輪得到孫權?
可惜孫權有吳景與張昭支持,一武一文,很快便平息動蕩,加之江東內憂外患。
孫賁也不傻,知道鍋裡有,碗裡才會有的道理,他與弟弟孫輔便成了最早一批擁護孫權的宗親,也深受孫權器重。
心底潛藏的那份委屈與野心,隻好先埋著了,但每當有人提到主公二字,孫賁還是本能地會不爽。
孫賁帶人迎出營外,正撞上節節逼近的劉備軍。
兩人冷眼看著對方,孫賁率先開口,沒好氣道:“劉備,安敢犯我?”
不約戰,不偷襲,就這麼大剌剌地來,鬨哪樣?
劉備神色如常,甚至還對孫賁拱手一禮。
“孫將軍想必知道廬江之約,孫氏兵馬需儘數退出廬江,諸葛府君托在下來問,將軍為何霸占此地不走?”
孫賁眉頭一皺,“諸葛巡沒來廬江時,此處已是我的營寨了,憑什麼走?”
孫賁所言屬實,芍澤南岸的營寨,不僅關係到芍澤本身,還與壽春有關。
芍澤不僅連通淮水,沘水,肥水三大險要,其北岸更可直達壽春,是壽春防線的重要一環。
讓出此寨,開玩笑,相當於解開了壽春甲胄,將他直接暴露在敵軍威脅之下。
但話說回來,廬江九江二郡以芍澤為界,南岸確實是廬江地界。
所以孫賁隻能以勢論之。
孫賁覺得,劉備應該是懂的。
誰知道劉備下一句話,著實令孫賁有些猝不及防。
“孫將軍當真不走?那在下隻好如實告知諸葛府君了。”
“閣下興師動眾前來,就為帶一句話?”孫賁問。
“不然呢?”劉備一攤手。
孫賁被噎了一下,沒想到劉備壓根不和他講道理。
世人不是傳聞,劉玄德最會講道理麼?黃巾打孔融,他要去講道理,曹操打陶謙,他要去講道理。
甚至先前他要打六安,劉備也是邊阻擊邊講道理。
怎麼這會兒,二話不說就告狀了。
孫賁愣了一下,隨即恢複硬氣。
“縱使諸葛巡親至,孫某也是這句話!”
隨後便見劉備輕笑著拱手,然後乾脆地勒轉馬頭,回師了。
“就這麼,走了?”孫賁一名部屬道。
孫賁一言不發看著劉備軍退去,總覺得其中還有貓膩,但又想不到哪裡會出問題,於是悻悻回營。
此時,得到消息的魏延,卻是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
同時,也有一匹快馬,帶著消息,日夜兼程地趕往舒縣。
翌日清晨,諸葛巡被枕邊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