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道異樣目光投向呂蒙,麵對強敵,眾將都想著守皖口時,他卻敢提出主動進攻。
黃祖來皖口,自然少不了一番奔波,若能半道截之,將之擊退,皖口的壓力,豈不是小了許多。
那麼問題來了,黃祖兩萬大軍,有這麼好截麼。
“何人願往?”
諸將麵麵相覷,不料呂蒙一拱手,“卑職願往!
”
朱治眉頭淺蹙,不是他看不起呂蒙,隻是呂蒙所部,隻有千餘兵士,戰鬥力在全軍中也不算高,都是些鄧當舊部。
“末將願與呂司馬同去!”
說話的是陳武。
對於打黃祖,他一直是十分積極的。
“好,就這麼定了,諸位將軍,各司其職,保我皖口,保我江東!”朱治道。
“保我皖口,保我江東!”
···
路上,長長的行軍隊伍中,一輛寬敞的馬車徐徐前進。
車內正是黃祖與諸葛亮。
兩人正對照著輿圖,挑選進兵路線。
“黃公,過鬆聯山後,前路無險,可放心前進。”
黃祖神情輕鬆,隻是略瞥輿圖。
“賢婿無需如此小心,我兩軍大軍齊出,比皖口那幫子人攏共還多,難道他們還敢來埋伏我不成。”
“黃公,兵不厭詐,江東軍將領頗多,將領多,主意就多,難保有人會鋌而走險,求險中富貴。”
諸葛亮用兄長的比喻來打趣。
黃祖被一提醒,身子端正了幾分,將目光投到輿圖之上。
“賢婿,你接著說。”
黃祖曆來聽勸,特彆諸葛亮的話。
“從尋陽到皖口,雖經曆數丘,不過最為險要之地,當屬太子嶺。”
黃祖目光投來,隻見諸葛亮手指的地方,是一處兩山夾道之地,北麵的叫雞公山,南麵的叫大安山。
這個太子嶺,並不是嶺,而是恰恰相反,這是一處穀地。
兩座條形山脈夾擊,中間有廣闊平地,典型伏擊之地,也是經典的鏖戰之地。
“此地距離皖口不過十數裡,而黃公率軍奔波百裡,難免人困馬乏,此地乃是江東軍首選!”諸葛亮判斷道。
皖口軍營,朱治、呂蒙與陳武三人看著輿圖上的標注地。
“好,我們就在太子嶺給黃祖來個以逸待勞,叫他群起而攻我。”朱治拍板。
陳武一錘桌案,“終於能乾黃祖了!”
車內,黃祖注視輿圖。
“賢婿既覺得很可能有埋伏,我等何不改道?”
諸葛亮自信一笑,“黃公放心,離開尋陽時,我已給兄長快馬回信,讓他派文聘與魏延兩部騎兵,隱於雞公山中,以接應黃公。”
黃祖眉開眼笑,“還是賢婿想著周到,既如此,那便不改了,聽賢婿的安排。”
諸葛亮一拱手,突然轉移話題,“黃公,亮有一不情之請。”
黃祖抬手一托,“賢婿但說無妨。”
“舒縣已下,廬江已在我等手中,為保人心安定,希望黃公勿將令郎之死遷怒於廬江百姓。
諸葛亮說著,又強調了一下。
“包括舒縣周氏。”
黃祖聽著先是一愣,旋即歎一口氣。
“子謙是個好官,不似我這般意氣用事,罷了,黃某老了,都聽你們的。”
黃祖瞬間就聽出這其實是諸葛巡的意思,不過他答應的順利度,超出了諸葛亮預想。
諸葛亮印象中的黃祖,還是有點偏執的。
諸葛亮當即又補充一句:“此戰奪得皖口,便是掌控廬江進入江東的門戶,我已與兄長通氣,若是捉了朱治徐盛此二賊,一定交給黃公發落。”
黃祖倏然一笑,眼角皺起一把魚尾紋。
“嗬嗬,是發泄吧。”
“……”
諸葛亮無語。
···
雞公山麓。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