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至鋤田,百姓吃飯,上至打造軍械,何處不用鐵。”
“淵龍兄若是見過我軍攻城,就知我為何對鐵感興趣了。”
“子謙兄何不早說,蓼縣境內鐵礦頗多,且多是大礦良礦,子謙兄以為宋氏發家,靠的是什麼。”
諸葛巡懂了,這世道,能成為硬通貨的東西,也不多了。
而鐵,無論什麼時代,它都是硬通貨。
諸葛巡心中也大呼一聲:你怎麼不早說!
“淵龍兄此話當真?那可真是太好了
!”
宋潛眉開眼笑,“當真!彆的不敢多說,這鐵礦山,多得數不勝數,取之不儘。”
聽宋潛說得如此誇張,諸葛巡差點就覺得他是在吹牛。
然而諸葛巡的認知也是有限的,他不知道的是,蓼縣境內的鐵礦群,正是日後的霍邱周集鐵礦。
已探明儲量18.6億噸,居華東第一、全國第五。
宋潛這條淵龍,是真的盤在鐵礦上的。
翌日,六安縣迎來一客,正是諸葛瑾。
縣內,諸葛巡臨時居所。
諸葛巡與諸葛亮皆是笑容滿麵。
“二兄怎麼得閒來看我們。”諸葛亮道。
相比諸葛巡與諸葛亮,諸葛瑾的神情則沒這麼放鬆,畢竟他的身上帶著使命與任務。
麵對諸葛亮,諸葛瑾道:“實不相瞞,兄乃是受命而來。”
諸葛亮毫不意外,他看諸葛巡一眼,諸葛巡似心領神會。
“不知二弟所為何事?”
“望兄長能將韓義公遺體歸還江東。”
諸葛巡眉頭微蹙,“就為這事?”
“正是。”
“二弟在江東,可是未得重用?”諸葛巡問。
“孫將軍待弟甚重,命弟為長史,此次乃是弟自告奮勇,以見兄與弟一麵。”
“哦,原來如此。”諸葛巡佯裝恍然,但不知為何緣由,有一絲絲的不舒服。
念頭不夠通達。
這時諸葛亮忽然開口:“江東討屍,倒不是第一次了,隻是弟未曾想,這事會輪到二兄。”
“還是說,二兄是替那周瑜來刺探軍情的?”諸葛亮突然質問。
諸葛瑾也沒想到諸葛亮會突然質問,三弟說話,何時變得如此犀利了?
待與諸葛亮四目相對時,諸葛瑾忽然意識到,諸葛亮如今,已是加冠之年,他還不知道三弟冠字呢。
“三弟言重了。”
諸葛巡提醒一聲,他知道三弟是在乍諸葛瑾。
諸葛亮倏然間又換了副臉皮,衝諸葛瑾一笑。
“二兄勿怪,適才戲言爾。”
瞧諸葛亮一驚一乍的,諸葛巡就猜到三弟對諸葛瑾此來,另有看法,隻是他不知道。
“此事好說,韓將軍遺體已收斂,二弟離開時,帶上即可。”
“多謝兄長。”諸葛瑾作了一揖,而後又看向諸葛亮,“三弟今年冠字了吧。”
“多謝二兄記掛,大兄為亮冠字孔明。”
諸葛瑾喃喃一聲,“孔明,祝祭於祊,祀事孔明,好字!”
諸葛瑾有些詫異,不讀書的大哥,怎麼取出如此好的字。
此字不僅寓意極佳,與三弟名的“亮”也相得益彰。
真是難以置信,如今的兄長,不僅能征善戰,短短一日就將程普韓當黃蓋驅逐出六安,從取字的文才上看,也絕非等閒。
他很奇怪,自他出去遊學之後,大哥諸葛巡到底經曆了什麼,才會讓他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事情辦妥,諸葛巡要留諸葛瑾過夜,諸葛瑾卻婉言拒絕了,好似來這,就真此為討還遺體一事這麼簡單。
諸葛巡與諸葛亮隻好去送諸葛瑾,諸葛瑾走出兩步,突然牽馬回頭。
“二弟可是改變主意了?”
“非也,兄長,三弟,若是進兵鬲縣,當小心沙塘道的七星軍伏兵,都督已徹底撤出此地了。”
“多謝二弟提醒。”諸葛巡一拱手。
諸葛亮也跟著拱手,沒說話。
“兄亦有一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