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黃巾在汝南多年,其背後是袁氏,若我等大勝之,曹操失去南部掣肘,決戰對袁紹不利,怎辦?”
諸葛巡想了想,沒什麼頭緒,三弟想的比他遠,對曹操的忌憚,也比他深。
以前諸葛巡也有這種顧忌,但宛城一戰,無疑給他吃了一顆大大的定心丸。
雖然宛城沒有大軍駐防,但城防在這個時代的作用,幾乎是決定性的。
以一當百或許誇張,但以一當十,當二十,甚至三十,都是可能的。
擅長守城的將領,隻要糧草充足,守上幾年的都有。
但目前這種城防,在諸葛巡麵前,已經被大大削弱,甚至形同虛設了。
而他的軍工產業,才堪堪起步,小試牛刀而已。
若過上幾年,農械漸足,全力轉型軍工之時,會爆發出何等潛力與戰力。
戰力強出一籌,補給拉到充足,打勝仗應該不是什麼問題。
除非是那種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
諸葛巡深知,真正難的,絕非打天下,而是治天下,特彆長治久安。
在這種全民文盲,皇權至上的古代,妄圖自上而下來改革,幾乎是不可能的。
“三弟無需多慮,你我兄弟隻需專注眼前,專注腳下,一路往下走即可。”
“什麼擋路了,就解決什麼,管他是黃巾,還是袁氏。”
諸葛亮看著諸葛巡語氣堅定,兄長這般對他人表態,可是極少。
“這幾日三弟辛苦了,淮汝這麼大片地,靠我們未必忙得過來,使君在襄陽設了學館,收了不少中原子弟,回頭我找使君要些人。”
諸葛巡笑道,雖然普及農學的前端工作,教人識字諸葛氏也在乾,但從零開始培養,哪有招現成的快。
這些落難荊襄的中原士子,大多家世不太好,或已淪落寒門,早就被戰亂磨滅了銳氣,說不定調教起來,十分順手。
“兄長做的好算計!”
兩人談笑間,林默快步入內。
“主君,魏將軍急報。”
諸葛巡接過帛書,展開一看,不由眉頭一蹙。
“三弟,文長信中言,汝北黃巾各部皆有異動,據他推斷,黃巾會傾巢而來。”
諸葛亮不由抬眸,“竟是這般陣仗?看來李通走後,他們閒得慌。”
“兄長,黃巾勢大,且多分路數,新息縣遠,軍報未必及時,不如你我前去慎陽督戰。”諸葛亮道。
“也好,反正先期工作,也差不多了,林默,傳令孫貴,集結部曲,隨我等趕赴慎陽。”
···
翌日,慎陽縣。
魏延得知諸葛巡與諸葛亮親至,便也從最北的陽安縣抽空前見。
同時也帶來了黃巾最新的軍報。
“見過主君,小主君。”
魏延一一行禮。
諸葛亮笑道:“文長,兄長已懷子嗣,日後小主君之名,可不能亂叫了。”
“這……”
魏延求助望向諸葛巡,他是個粗人,這些繁文縟節,其實不懂。
他隻知道他娘倆的命是諸葛巡救的,他這煥發的人生,也是諸葛巡給的。
除卻極少數人當麵,他會改稱呼為諸葛府君,私下基本稱呼諸葛巡為主君。
“我也不知,哈哈。”諸葛巡打趣道,“三弟排老三,就叫三主君唄。”
“那二主君……”
“老二先不管他,先說正事。”
“喏。”魏延說著,取過輿圖展示給諸葛兄弟。
“主君,三,三主君且看,黃巾兵分北、中,東三路,北路軍渠帥為龔都。”
“此人以狠辣著稱,常在潁川等地屠戮百姓,此次他也是從潁川順汝水南下而來的,兵鋒指向陽安,擁眾逾萬,皆是久戰之兵。”
魏延手指下移,“中路軍乃是汝南黃巾的核心力量,渠帥劉辟,主要駐紮上蔡平輿一帶,約有一萬五千餘人,他距安城最近,恐怕會衝安城慎陽而來。”
“再就是陳國一帶南下的何儀何曼兄弟,他們會先到平輿,可能與劉辟合軍,也可能繼續南下,攻褒信而取新息。”
諸葛巡微微頷首,“文長辛苦了。”
短短數日時間,將黃巾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