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回江東,但對岸的狀況,他也一清二楚。
孫氏宗親蠢蠢欲動,宗賊山越卷土重來,各方皆是人心浮動。
朱治的推斷,周瑜不反對,不過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黃祖舉大軍洶洶而來,也有可能是為廬江。”
“何以見得?”朱治問。
“南昌與柴桑皆是江夏軍先登占據,卻以中郎將黃忠為太守,我以為黃祖與劉表定有他謀,且極可能就是助黃祖奪得廬江郡。”
“狼子野心,還真不小!”韓當罵道。
“依目下狀況,我軍奪取尋陽已無可能,我意先退回皖口,黃祖若進兵,必先取皖縣,我軍可坐視雙方爭鬥。”周瑜道。
“假李術之
手消磨黃祖,或假黃祖之手而除李術,都督妙計!”朱治誇讚道。
周瑜略微頷首,“諸位,傳令吧,全軍退回皖口。”
諸將齊回:“得令。”
···
尋陽城內,黃祖倚靠在憑幾之上,神色放鬆地看著廬江郡輿圖。
甘寧恭敬立於一旁。
“興霸,你可知我為何來此?”
“回黃公,若是援尋陽,黃公不必親至到場,黃公是否想進取廬江?”
黃祖爽朗一笑,“你小子,真是聰明!”
他坐起身,將輿圖遞給甘寧,進而介紹。
“廬江地形,西部為大彆群山,沿江向東北有尋陽,皖縣,居巢,舒縣四縣,我此來,正為奪取這四縣。”
甘寧目光在輿圖上遊走,掠過一座座城池。
“黃公,此戰可有荊州助力?”
黃祖神秘一笑,“自然有。”
“不知是哪位將軍?”
“興霸不如猜猜。”黃祖來了興致。
甘寧想到諸葛亮所留計策,便覺得這人不會是黃忠。
而如果不是黃忠,那該是誰呢?
劉磐?蔡瑁?
直覺告訴他,也不會是這兩人。
甘寧直覺的答案,是剛剛占據了宛城的諸葛巡,但是這與實際不符。
大先生遠在南陽,如何會介入到廬江之戰中來呢,應該不會是他。
“是章陵太守諸葛府君。”
甘寧答道,直覺還是勝過了理性。
黃祖詫異,旋即問道:“興霸如何想到的?”
甘寧訕訕一笑,“回黃公,我是猜的。”
“哈哈!你小子!有幾分本事。”黃祖笑著,手指輿圖,“興霸好好看看,子謙會率軍從廬江西北殺入,沿大彆山向東南進兵,我與子謙,終會在舒縣城下相聚。”
甘寧麵露喜色,這意味著,又有一場大戰,在等著他了。
又有大把的功勞,在等著他了。
“不過……”黃祖突然轉折,“賢婿信中說,章陵郡來廬江,需經汝南,路途遙遠,得有長足準備,他們不會很快到,興霸可趁此次機會,建立防線,與江東對峙,磨礪兵士,糧草輜重,皆無需擔憂,由我親督!”
黃祖為了促成與諸葛巡的約定征戰,可謂將黃氏的老底都掏出來了。
雖然賢婿說存糧儘管用掉,不久就會補回來的,但黃祖還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的。
“另外,我還聽說一事,廬江太守李術公然反對孫權,此次周瑜未能攻城,便是與其拒絕供給糧草有關。”黃祖說著笑起來。
“此事或可利用一二。”
“一群鼠輩,死了頭子就內訌,不輸才怪。”甘寧也吐槽。
“周瑜知我來尋陽,定會退回皖口,待我東進與李術交鋒,然我偏偏按兵不動,氣死他!”
“黃公英明!”
“哼哼,我與子謙相約,待他與賢婿立足淮水之後,便揮師南下,屆時南北相攻,看他如何抵擋!”
黃祖說著拽緊了拳頭。
往後幾日,江夏軍一直按兵不動,除了例行巡邏,絲毫見不到東進的意思。
就連周瑜也費解了起來。
直到幾日後,北麵傳來消息:章陵太守諸葛巡進兵汝南,在新息縣駐紮下來。
周瑜覺察到一絲不同尋常,新息縣曾是他與孫策一起攻下來的。
此地是北渡淮河,北進汝南乃至中原的西線必經之地。
也是孫策北上的進兵許昌的路線。
相對的,它也是南下廬江乃至江東的必經之所。
它的東麵,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