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什麼意思?難不成是在擔心自己是受孫皇後所脅迫麼?當真是可笑。
祝蘅枝心下如此想著,麵上卻不顯露半分,對著楚帝深深一拜,道:“為陛下分憂,是蘅枝之職分。”
果然,楚帝下一刻便應了她。
她素日裡一直讓著華陽,卻沒想到人心不足蛇吞象,她退一寸,華陽能進一尺,甚至在自己醜事敗露後,妄想禍水東引,讓她成為千夫所指。這種事非同小可,如果她今天就這麼認了,章融被迫娶了華陽自此毀了仕途,她明天連自己怎麼死得都不知道。
而她更不會指望楚帝這般涼薄之人會護著她,她的結局甚至可能不如自己的母親曹婕妤。
但既然已經明明白白地同華陽與孫皇後撕破了臉皮,這大楚她是待不下去了,和親去燕國,是她此時唯一的路。燕楚隻要還在相持階段,她去了燕國,嫁給誰都不要緊,尚且能保得住自己的一條命。
不過是向死而生,為自己求有一條生路罷了。
孫皇後吩咐人將殿門關上的時候,青鸞殿外麵聚著的宮人也就很識趣的散了。
等這一切結束,已經是快三更天了。
章融見狀,也朝著楚帝與孫皇後拱了拱手,意欲告退。
華陽矮著對著章融的背影,矮著聲音喚了一聲:“章公子……”
章融的腳步在原地頓住,但並未轉身,聲音裡聽不出喜怒:“今夜之事,純屬誤會,願殿下儘數拋於腦後,得覓良人。”說罷,沒有任何猶豫地趨步離開。
折騰了這半宿,即使是回了棲蕪殿,祝蘅枝也全無睡意。
楚帝果然循了孫皇後的意思,不過幾日便追封了祝蘅枝的生母、自己的發妻為康元皇後,將其排位請進了太廟,她也成了名正言順的嫡長公主,被封作了宣陽公主。
當真是可笑,按例公主在及笄時當正式賜號開府,可華陽在楚帝剛登基的時候便有了這個封號,祝蘅枝反倒是在即將和親時,為了嫡公主的名頭,才封了宣陽公主,但既是不久後便要和親,開府之事也一並免了。
祝蘅枝自認自己長這麼大在棲蕪殿從未見過這麼多的宮人,來來往往的,教她宮規,授她儀禮。
可這些規矩,便已爛熟於心,甚至持得比前來教授她的教習還要端重——是她小時候為了討楚帝歡心,希望楚帝能多看自己與娘親一眼時學的,竟沒想到學了這麼久,是為了代替他的寶貝女兒華陽去和親。
諷刺極了。
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前往燕國,一直到冬月,金陵也落下絮絮雪的時候,被告知次日離開楚宮準備北上。
她的“嫁妝”是很早之前便收拾好的,根本不需要怎麼準備。
臨彆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