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 / 2)

農家子的為官路 瑞紗 5132 字 3個月前

“在正式開課之前,我有幾點要先申明:第一,我隻是個童生,在此之前並無教學經驗,我現在能教的,隻是最基本的啟蒙,如果你們是抱著考科舉的念頭來學的,那我建議是去正式學堂。”

“第二,我的教學方式和內容與學堂的授課方式是不一樣的,我計劃是以實際需要來教你們,也就是說,你們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會用到的,將要用到的,而我又知道的,我都會教與你們,當然,如果你們有想學的,可以告知我,我會儘量安排在往後的課程中。”

“第三,我們的教學內容安排是,上午學字,下午學算術。以上,如有異議現在可提出來。”

當初葉君書上學時,先生是直接教他們念書,念幾遍後就開始背,全部背得滾瓜爛熟後,就開始寫字,每天500大字,進行書法訓練,三本啟蒙書都能隨手默寫出來後,就開始第二階段的教學,聲律教育。要學的教材有《聲律啟蒙》、《幼學瓊林》、《千金裘》、《千家詩》、《龍文鞭影》等。

鑒於他開課的目的性及不穩定性,孩子們不用學第二階段之後的知識,隻需要學會寫字並運用,所以他是讀寫並進,等有基礎後,就可以教他們寫契文之類的,不至於到外麵給彆人打工時被一些不良東家的文字陷阱坑到。

葉君書說完一段話,全場鴉雀無聲,他橫掃一眼,在場所有人都目光炯炯的盯著他看。

他輕咳一聲,“既然都沒異議,那現在開始上課。”

他踱步到長塊木板下站定,而後道:“我朝的啟蒙書籍有三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今日我們要開始學的,是《百家姓》,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先輩一直傳下來的姓氏,有屬於自己的稱呼……”

首先學習《百家姓》,是葉君書思考良久才下的決定,一來,《百家姓》最貼近百姓生活,學習文字時更直觀更容易讓人接受。

更重要的一點是,《百家姓》是三大啟蒙書裡文字最少的,也是不需深刻理解其含義的,隻需要知道這個這麼念的姓,是這麼寫的,所以在相同的時間內,這個是最容易學全的。

葉君書的計劃是,從最簡單的學起,花一個月多的時間,學完這本書。

一天學十個字左右,隨時根據進度情況調整,等到正式入冬停課時,正好可以學完這本書。有了這個基礎後,後麵的兩本就更容易學了。

今天是開課第一天,葉君書還開始沒正式教學,基本上是先讀幾遍《百家姓》,有個語感,隨後在木板上寫下他們的一個個名字,讓他們各自對應自己的名字臨摹。

自己走幾圈,基本每個都親自示範還手把手教他們各自的名字寫法,關乎到自己,每個孩子都十分認真,一個上午就熟練自己的名字了,雖然可能不太好看。

有些學得快的小朋友,還讓葉君書教他們寫自己阿父阿姆的名字。

下午學習算術,孩子們也不需要深入的學習深奧的算學知識,隻需要學會靈活使用四則運算即可,掌握了這些基本的,到時候去做個賬房掌櫃管事什麼的不成問題。

當然,由於阿拉伯數字還沒傳入大夏,也不知道這個時代有沒有,所以在學算術之前,得先學會數字的寫法。

葉君書能做的,是讓他們多一條改變生活的路。

有好些個孩子很聰明,基本一教就通,如果有條件培養的話說不定真能考個秀才。

尤其是方叔的小兒子小栓,雖說隻有六歲,但真機靈,很聰慧,好好培養的話估計會有出息。

有些孩子雖然有些笨拙,但很認真,沒有人會討厭。

窮人家的孩子,果然大部分都很早慧,也很懂事。

……當然,也跟家庭影響有關,葉君書的目光往胡二伯家的小兒子上轉了轉,寫字是有在寫字,可是像屁股凳子長了釘子似的,老是動來動去,小眼睛咕嚕咕嚕的到處亂轉,葉君書往他身邊走幾次,竟然還給他扮鬼臉。

葉君書乾脆不管了,反正不影響到其他人就好,如果影響了彆人,不用他說,其他家長就先擼袖上陣了。

不知不覺,一天的課程走到尾聲,最後,葉君書做總結的同時,下達今晚的任務:“今天的課到此為止,各位同學今天的任務是寫十遍自己的名字,並給自己的阿父阿姆展示自己的作業。”

這樣,既能讓孩子們被家長誇獎,從而更加自信,學得更加積極,又能讓家長們知道,他是有真真切切在教孩子們。

一天的課程教完,家長們滿意,葉君書也滿意。

上課的時候沒覺得怎麼樣,下課送走孩子們後,葉君書隻有一個感覺:累!

這個時代的人大都對學習是抱著敬畏的心態,達者為先,就算先生是個年紀比自己小的,大孩子們也沒一個不服氣在課上鬨,除了有個彆家裡寵慣了的,比較坐不住外,基本都聽得學得無比認真,葉君書教得也相對輕鬆點,可是就算這樣還是會覺得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