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武能保家衛國,清剿土匪流寇,當了皇太子還如此情深,不枉自己死去的妻兒,如此之人,此乃我大晉之福氣,他做太子,必將領我大晉走向最強國。”
“皇上是明君,冊封的皇太子是有情有義,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我大晉將千秋萬代,永垂不朽。”
“皇太子有情有義那又怎樣,自己妻兒的牌位擺在了東宮又怎樣,皇上他不相信啊。”
“是啊,是啊,皇上是明君,我著實想不明白皇上此番做法用意何在?”
“薑回身為三皇子的側妃,在死後在三皇子冊封皇太子之後才加封為正妃皇太子,死都死了,還都死了半個多月二十來天了,都到秋收了,皇上還命人滿京城的搜尋,滿京城的找,搞得家中有嬰孩的人,食不能下咽,夜不能寐,生怕自己一個睜眼,孩子沒有。”
“可不就是,可不就是,說到底她們母子二人已經死了,都下葬了,皇上還在這裡找啊找。”
“哎,退一萬步說,就算她們母子沒死,又能掀起什麼大風大浪呢?”
“錯了錯了,之前你們沒聽說,皇上冊封三皇子為皇太子的條件,就是薑回和孩子死。”
“若是傳聞是真的,有沒有可能薑回和孩子的死就是皇上所為,現在過於搜尋,其實是做給皇太子看的?”
“你以為是不要命了,這樣胡說八道的揣測,回頭要是讓皇上知曉,必然誅你們的九族。”
京城的流言蜚語中夾雜著對沈青臨的讚賞,仿佛無形之中又指責皇上,我和孩子死都死了,屍體都擺在他的麵前了,他不相信還對沈青臨心窩子裡捅刀子。
沈青臨又在冊封皇太子的這些日子裡,積極參與朝堂之事,向皇上提議,減少苛捐雜稅,建立學堂,廢除從母法,平妻生下來的孩子一樣是嫡子。
他的提議在朝堂之上遭遇文武百官的一致否決,也讓皇上為之震怒生氣,斥責他:“何為苛捐雜稅,朝廷收的每一項稅收,都是合情合理,經過深思熟慮。”
“建立學堂,學堂本就有,能者居上,何必去建,從母法若是廢除,妾室生的孩子跟正妻生的孩子一樣,又何必分妾和妻?”
“太子,朕以為你是一個懂事的,沒想到你是一個張口就胡說八道,完全不計後果的人。”
“你若如此……”
沈青臨站在朝堂鎮中間,高聲打斷皇上的話,據理力爭道:“皇上,您說朝廷每收一項稅收都是合情合理,兒臣鬥膽詢問,何為人頭稅,何為牛稅?”
“為什麼尋常百姓家,生四個以上的孩子,每年都要多交二百文稅,直至孩子成婚,為何尋常人家多養兩頭牛,每年都要多交五十文稅?”
“百姓本就清苦,養孩子本就費錢,二百文錢在王侯將相,文武百官眼中,就是一塊糕點,一杯茶的錢,可是在尋常百姓人,二百文夠他們生活至少三月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