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第一百二十三章(1 / 2)

破錦 海閱 4478 字 1個月前

[]

黎錦親眼所見的是,就在自己的眼前,之前對這個物件還毫無認知的阿誠,在模仿製作時竟然表現出了驚人的高效率,遠超發明者本人。

這實在出乎黎錦的意料。

當阿誠手中的那幾片竹片,都已經經過鑽孔、打磨、清洗一係列的步驟,處理好了的時候,黎錦還在研究,要如何才能把絲瓜絡縫在竹片上麵,變成自己最初設想的那種小刷子呢。

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是因為黎錦考慮下一步的時候,所用的時間太長了的原因嗎?

阿誠打磨好了竹片,卻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隻能呆呆地望著黎錦。他的視線,讓黎錦臉上發熱。

這看起來真的很難進行下一步誒……是自己的設計思路有問題吧?

黎錦端詳著手中的竹片,感到毫無自信,內心激烈地動搖了起來。

最後,黎錦也實在是覺得,不能再這樣僵持下去了。

雖然不知道怎麼做才好,但隨便縫縫的話,肯定比持續現在這種堪稱“大眼瞪小眼”的發呆狀態要來得好。

在這裡,“小眼”所指的,自然是在竹片上打出的微小孔洞。

於是,為了獲得自己所設想的成品,黎錦便找了些針線,動手縫了起來。

黎錦使用的針線,是那種又細又短的小針,和淡黃色的棉線。

針倒是還好,可以很輕鬆地穿過竹片上的小孔。

但黎錦使用的這種棉線,強度很低,用得稍微久一點的話,恐怕會變得很容易斷裂。

不過,暫時沒有其他辦法了。黎錦手頭隻有這種棉線,就算要換,也隻能換不同顏色的棉線而已,對改善強度沒有什麼幫助。

聽說有一種西洋進口的“化學纖維線”很結實,極不容易斷裂,黎錦還沒見識過這種東西。

邊關基本上是沒有賣洋貨的。黎錦回到京城的時候,雖然有機會添置各種時髦物品,卻也一直沒想過要去找找進口的西洋針線。

一直到今天,黎錦才因為嫌棄棉線不夠結實,忽然想起傳聞中的“化學纖維線”來。

希望以後能順利找到這種線吧,黎錦想到這裡,還頗有些惋惜。

黎錦采用的下針方式,有點接近於給“新式紐扣”釘鈕扣的過程。

她用的是交叉的斜方向十字針法,將手指粗細的一小團絲瓜絡,以縫紉的方式,固定在了竹片上。

縫上一次之後,黎錦在棉線另一端打了結。

打結再剪斷之後,她又重新以類似的針法、在彆的位置縫了一遍。

又剪斷一條線,又重新縫製、以便固定絲瓜絡。

這樣一來,加起來,實際上縫了三次了。

雖然比較繁瑣,但做到這一步的話,應該已經能很好地固定住了吧。

這樣一來,就算運氣不好,絲瓜絡和棉線斷了很多次,也不至於偏偏在使用的過程中全都斷裂了吧?

黎錦心想,那感覺肯定糟糕極了。如果真出了這種事的話,她可能會直接放棄製作小刷子,因為,實在太背運了。

當黎錦第一次縫製好這種絲瓜絡小刷子的時候,阿誠竟然也拿出了在黎錦專心致誌縫絲瓜絡時,他模仿並親手縫製的小刷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