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第四十九章 火鐮生火(1 / 2)

破錦 海閱 4264 字 1個月前

[]

據說,“油蠟布”這種布料,是西洋人用一種叫“蠟線”的特製細線紡織的。

“蠟線”的上麵,附有可以防水的“石蠟”,所以雨水澆在上麵,滲不進去。

因為是紡織出來的,蠟線之間有肉眼看不清楚的縫隙,所以還算透氣。

“雨衣”是長袖的,下擺也非常長,能蓋住半條小腿。

“雨衣”的領子上,又自帶一頂三角形的帽子,出門時隨手一拉,便能連頭發也蓋住了。

“雨衣”不但在防雨防水防風這些方麵比蓑衣鬥笠好得多,而且相比起傳統的遮雨之物來,又極其輕便柔軟,穿上這種衣服,確實比穿戴蓑衣鬥笠自在多了。

價格昂貴,大概是“雨衣”唯一的缺點了。但也沒有辦法,畢竟大夏現在還不會生產這東西。

若是有聰明的人,能看出門路、琢磨出造法,“雨衣”便能在大夏平民中普及了吧。

此日、此時、此刻,黎錦甚至還認真地思索了一番,關於開“雨衣”店能不能賺錢的問題,最後的結論是,感覺可行性不高。

畢竟生產技術掌握在西洋人手裡,自己充其量不過是個“中間商”,賺的是所謂的“差價”罷了。總覺得很沒有前途。

“中間商”“差價”一類的新詞,在大夏還是很“冷門”的。

說起來,就連“冷門”這個詞,也是很冷門的。

黎錦自幼便愛讀一些西洋與東瀛傳過來的古怪書籍,裡麵寫的都是些奇奇怪怪的、大夏沒有的理論或是知識。

其中有一門學問叫“經濟”,取的似乎是什麼“經世濟民”的意思?

黎錦也不是太懂。總而言之,就是這兩個字的組合了。

這門學問,講的大概是“商業”“經營”“管理”之類的知識和理論。黎錦看了兩三本,對此抱有一種似懂非懂但是覺得有趣的心態。

雖然有時也想找人聊聊這方麵的心得,但黎錦實在找不到可以聊這個的對象,也隻能忍著了。

阿誠應該會願意聽的,但黎錦覺得對他說這些不切實際的東西,實在是打擾了他。

浪費人家的時間,她終究感覺不好意思,想想還是打消了念頭。

現在自己多少也算有點資產的人了,做些什麼才能更賺錢呢?黎錦又再沉思了起來。

思前想後,還是得做與眾不同、獨樹一幟的生意吧,黎錦又記起了以前便依稀知道的道理。

她隻是一時想不出來,除了自己發明的食品,還有什麼買賣是前人未曾做過的罷了。

黎錦看看門外,感覺天色已經亮了一些,外麵也已經有了光,能看見東西了。

她便拿了一個盆子,出了門,朝著菜園子的方向走過去。

之前來菜園子的時候,黎錦幾乎都是抬著頭。她注意看見的,也是架子上高高的蔬菜,例如黃瓜、西紅柿之類。

地麵上生長的東西,黎錦卻是一時沒有注意。

今天黎錦也是偶然低頭看了一下,才發現地麵上那之前隻當沒看到、一株株比膝蓋略高、不知是什麼野菜雜草的東西,竟然結著滿滿的果實,都是辣椒。

這些辣椒都是綠色的,而且個頭不算大,隻比手指粗上一圈、長上一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