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全球一統(1 / 2)

自古以來,炎黃子孫就講究:

“華夏入夷狄,則夷狄之。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

這裡麵的‘入’,就是融入的意思。

李恪知道房玄齡負責教育歸化的工作,是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所以在蘇明哲的要求下,儘心儘力地向他學習,言必稱師,行必守道。

房玄齡見李恪的態度如此虔誠,也對高麗國的歸化教育,費勁了心思。

房玄齡不僅給高麗祖先朔源,在血統上找到依據,還要在法統上找依據。

等到血統、法統都找到依據後,房玄齡又讓李恪主動融入本地權貴,納了本地權貴數十名貴女為後宮嬪妃。

在這種懷柔政策下,高麗國很快就變成了吳國。

七月末。

吳國征兵十萬,跟隨唐軍攻打百濟和新羅。

九月份。

百濟、新羅先後投降。

蘇明哲改兩國為魏國,讓魏王李泰前來就藩。

李泰到了魏國之後,就和吳國一樣的步驟,開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懷柔治民。

在這一年裡,吳王李恪、魏王李泰在番外之地就藩的消息,也在大唐境內傳開了。

國內許多親王、郡王紛紛上表,願意去番外之地就藩。

李承乾見到這些奏折,心中既興奮,卻又非常沮喪。

在他看來,吳國、魏國兩地,完全可以分成十個、二十個藩國,這樣的話,國內的親王就能減少一半。

這樣一來,隻要再打上兩三仗,國內就沒親王、郡王了。

現在倒好,那麼大的一片土地,竟然隻分了兩個藩國。

在李承乾看來,這就是極大的浪費。

“自己父皇還是太偏心了,竟然給老三、老四這個大的封地!”

在李承乾眼裡,番外之地又能有多少土地,夠國內的親王、藩王來分割啊。

大唐的親王、郡王卻是會源源不斷,數之不儘出現。

所以,讓親王、郡王去番外之地就藩,確實是個好主意,但是也不能太優握了。

每個藩王最好隻有七八個城池,相當於大唐境內一府之地就行。

嗯,這是李承乾認為的最理想狀態。

十月份。

在長安入冬前,蘇明哲帶著三十多個高麗、新羅、百濟貴女,返回了驪山華清宮。

李承乾聽到消息,顧不得心裡的埋怨,就帶著太子李厥前來請安。

祖孫三代相見,場麵還算溫馨。

蘇明哲抱著孫子李厥,逗弄了一會,這才說道:

“乾兒,你派人去把準備好的藥材送來吧,我就在這裡煉丹了,我爭取多煉幾爐,你自己也學習一下。記住了,煉製培元丹的事情,以後你要親自去做,不能假手於人。”

“父皇,兒臣明白。”

李承乾雖然努力想要放低姿態,但是做了一年的皇帝,身上威嚴日重,已經放不下身段了。

好在蘇明哲也理解李承乾的情況。

畢竟,‘皇帝’是一個非常恐怖的生物。

成為皇帝的人,還能保持冷靜,就已經很難得了。

至於伏低做小,那根本就不是皇帝該做的事情。

到了第二天。

李承乾的親信杜荷、趙節兩人送來了煉製培元丹的藥材。

杜荷是蘇明哲的女婿,趙節是蘇明哲的外甥,都不是外人。

不過,李承乾讓兩人放下藥材,就讓他們離開了。

對於李承乾來說,培元丹是用來拿捏權貴、門閥世家的靈丹妙藥。

就和蘇明哲說的一樣,煉製培元丹的過程,必須保密。

最好隻有自己和自己父皇兩人知道。

蘇明哲沒去注意李承乾的小心思,檢查了一下藥材,他開始教導李承乾,如何分辨藥材,如何選取藥材,如何清洗,浸泡,最後煉製等等。

一天時間,蘇明哲煉了五爐,每爐得丹十顆。

最後一份藥材,蘇明哲讓李承乾自己上手煉製。

李承乾煉過之後,蘇明哲拿出來,檢查了一下,就給出了評價‘火氣太大’。

“乾兒,一回生,兩回熟。你現在已經知道步驟了,可以先煉製一些普通丹藥試試手。”

蘇明哲說著,掏出一本自己編纂的《煉丹紀要:

“這裡麵有幾種普通的丹藥,用的材料也是稀鬆平常,不用害怕浪費,失敗。”

“謝謝父皇。”

李承乾接過‘秘籍’,前段時間壓在心頭的埋怨,瞬間又化為烏有了。

有爹疼的孩子真好。

教過了煉丹,蘇明哲就和李承乾出了煉丹房,朝著正殿走去,一邊走,還一邊傳授帝皇之道:

“乾兒,記住了,調教臣子,就和訓練鷹犬一樣,不能一口氣喂飽了。吃飽了的鷹犬,隻會找個暖和的地方休息,不會幫助主人獵食。”

蘇明哲說這些,其實是指點李承乾,該怎麼分配這些培元丹。

“父皇放心,兒臣明白。”

李承乾自幼就被名師教導,對帝皇之道有著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