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回 意外的消息(2 / 2)

水滸大梟雄 狼太孤 4785 字 1個月前

黃安看了看柴進,又看了看阮小七人等,笑了笑:“這種酒好喝卻喝不得急酒,那天你們一個個連吃幾大碗,我勸都勸不住,不醉才叫怪事。”

“那哥哥,這酒喝起來還有講究?”山士奇問道。這也是柴進想問的,阮小七等人也紛紛看來。

“那是自然,這種酒醇香有力氣,不能喝得太急。最好要拌著各種下酒菜,如醬牛肉,涼拌豬耳朵,油炸泥豆子,醃黃豆,小杯小口品著才有滋味。酒水從舌頭兩邊流過,回味無窮啊!”

“哦,竟然是這樣子?”

“不錯,每頓喝點,有禦寒,強身健體之功效。”

“來人呐!多切些醬牛肉,油炸一些地豆子來下酒。”

黃安侃侃而談,說著如何吃蒸餾酒,眾人聽得嘖嘖稱讚。主人家柴進不說,二話,立刻大聲吩咐。

泥豆,地豆,指的是現在的花生。或許有人會說,花生16世紀明朝引進,這個時期沒有。那作者不得不說,這是人雲亦雲,胡亂跟風。如很多地方分為土花生和榨油的紅皮洋花生。

根據考古發現,中國乃是花生的起源地之一。在1962年江西修水縣的原始社會遺址中發現了4粒炭化花生,表明中國種植花生的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另外在陝西鹹陽漢景帝劉啟陵墓的文物之中,也發現了花生,這進一步證明了我國2000多年前就已經種植花生。

在史書中,如《隋書.農誌》記載,唐代時江、淮、河、廣等地有花生之作,各有其品。到了宋代,花生的種植技術有了很大發展,不僅種植周期更加清晰,而且通過不斷試驗,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種植技術。這是有力的曆史佐證。

當然,這話題有些扯遠了。

古代到底有沒有這種花生作者也不知道,書中就當有,而且作者個人觀點是相信地大物博的中國這些東西是有的,隻是各地名稱各異不被人知。

花園八角亭子內,柴進柴大官人邀請黃安一行人入席吃酒。大家夥推杯換盞,輪流敬東家柴進,大夥說著拜年話,把這位恭維的笑口常開。挨個跟眾人吃酒,稱兄道弟,說起當年往事。

幾輪酒過後酒酣耳熱,又是開了兩壇好漢酒,這回沒有如牛般狂飲。而是如黃安說的那樣仔細品味,吃著下酒菜,果然有滋有味,說說笑笑。

可就在眾人在這把酒言歡,笑談之餘。

老都管柴福臉色有些難看地快步走來,衝黃安行禮笑了笑。趴在柴進的耳邊不知說的什麼。令這位笑容滿麵的柴大官人收斂笑容,轉為滿臉憤怒,把酒杯重重放在桌上:“混帳,這一夥強人真是找死,竟然敢攔路劫掠我柴家商隊。”

這位東道主一發怒,正在說笑吃喝的眾人紛紛止住。場中瞬間變得寂靜無聲,紛紛轉過頭來。

“大官人,不知發生何事?”黃安滿臉關切地問。

“哎,這…這個……”柴進覺得有些丟臉,難以啟齒。

“大官人,有事隻管吩咐,要是能辦,我等兄弟絕不推辭。”黃安見了知道其中有事,也知道這位是抹不開麵皮,便舉著酒杯,毛遂自薦。

呂方,焦挺,武鬆,山士奇等人紛紛起身拍胸嚷嚷:“是啊是啊,大官人要是有事,我等絕不會袖手旁觀。就是,老人家,你快快說究竟何事?”

柴福看到這一群氣勢不凡又義憤填膺的漢子,覺得還真的可行,目光轉向柴進看看他的意思,見這位主人家不著痕跡地點頭,這才沉聲說來。

“黃相公,諸位壯士,就在前天一支柴家商隊驅趕,牛羊牲畜,運送大批藥材,皮毛等貨物從北方歸來。途經飲馬川附近之時遭遇強人剪徑,所有的貨物都被搶,隻把人給放了回來。就在之前,老頭子見到這群人才知曉,匆匆來稟。”

“甚麼?有這種事情?”連同黃安在內,在場所有人聽到這個消息後無不是瞠目結舌,不可思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