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就騎著邊三輪趕去上班了,林樾站在清晨的秋風中給他的背影豎了個大拇指。
家裡稍微重要些的東西林樾都放在空間裡了,放到明麵上的沒有多少東西,她上午很快就把東西收拾好了,就等著第二天搬家了。
這間小房子空間太小,本來覺得十分逼塞的環境,現在也有些空蕩蕩的。林樾站在狹小的屋子裡,環顧著四周,心裡還有些不舍。她在這個世界上第一次睜開眼,就是在這裡,她和兩個孩子在這個小空間裡生活了兩年多,有很多好的或不好的回憶,現在要搬家了,她竟然還感覺空落落的。
新家那邊的地麵經過兩天的晾曬,今天基本上已經乾了,林樾一手端著漿糊,一手提著一摞報紙,領著兩個小不點去給新家糊牆。
大人閒的時候孩子是小天使,忙的時候孩子就變成了搗蛋鬼。兩個小家夥對大人乾的事情特彆好奇,一會動動漿糊,一會拿著報紙玩,還想把林樾剛貼好的報紙摳下來。林樾被纏得不行,從空間裡拿出一支紅藍鉛筆,從中間掰成兩半,給兩人一人一半。
這支鉛筆就要三分錢,還經常斷貨。林樾也就這麼一支,之前一直沒舍得拿出來給孩子用。兩個小家夥隻用過燒火棍畫畫,這還是第一次看到鉛筆,還是彩色的,兩人稀罕得不行,拿到手裡的時候眼睛都在發光,為了爭奪紅色的那一半,差點急了眼。
林樾好不容易從中調節,讓兩人輪換著用,他們才算是老實下來。
林樾給他們一人拿了幾張報紙,囑咐他們好好畫,畫得好的可以貼在牆上。不到三歲的小孩子哪裡會畫畫,隻會在紙上亂畫一些線條,或者戳一些點點,沒多大一會,報紙就被他們劃破戳爛了。
林樾把剩下的一大摞報紙往遠處移了移,不再管兩個小家夥,專心貼起了報紙。
糊牆是個大工程,她一個人乾了很久也沒乾完,兩個小家夥倒是沒多久就玩夠了,鬨著要到院子裡玩。院子裡還放著很多蓋廂房用的材料,林樾怕孩子受傷,不敢讓他們自己出去玩,隻能一邊逗他們一邊乾活。
張大娘的小兒媳孫玉香帶著兩個閨女來了,見屋裡這副場景,哈哈笑著,打發兩個丫頭帶著孩子去玩,她則上手就要幫忙。
彆看張大娘經常去她家串門,其實林樾跟她家這幾個兒媳婦都不是很熟。張大娘家人口多,大人和孩子們加起來得將近三十口,天天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矛盾特彆多。張大娘也是為了躲清閒,平時隻要家裡有人,她就出來串門。
林樾深知她家的情況,不想摻和進彆人的家務事裡,和這幾妯娌都是點頭之交。不過她明天就要搬過來了,以後相處的就多了,再不能和以前那樣不冷不熱的了。既然人家實心來幫忙,林樾推辭了幾句,也就應下了,趕緊從口袋裡掏出兩塊硬糖,給兩個孩子一人分了一塊。
孫玉香也是這麼個意思,她這次來就是想來打好關係的。她見林樾給孩子分糖,笑得牙花子都露出來了。她的兩個閨女一個八歲,一個六歲,孩子沒有不喜歡吃糖的,小的那個拿到糖,利落的扒開糖紙塞到了嘴裡。孫玉香見到了,臉色立馬變了,她狠狠的瞪了小閨女一眼,低聲叫:“二嫚!”
小姑娘緊閉著嘴巴死犟著站在那裡,孫玉香朝林樾尷尬的笑笑,又給大女兒使了個眼色,大女兒立馬接收到,上去扒開妹妹的嘴,用手生生把那塊糖摳了出來,又仔細的包回了糖紙裡。
林樾看得皺眉不已。
其實張大娘家的條件不差,孩子不至於連吃塊糖都得這樣,不過孫玉香節儉慣了,又不待見這兩個閨女,一點好吃的都不想給她們,這從兩個孩子蠟黃的膚色和又枯又黃的頭發就能看出來。
張大娘家一共有四間正房,都是兩對夫妻共住在一間房間,中間用東西隔開。他們家灶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