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打槐花的動作繼續,解釋道:“這個何嬸是村裡出了名好吃懶做的,她不僅好吃懶做還愛說閒話。我們事情多,沒有空閒,但她卻有空閒,所以犯不著為了一時的口舌來和她爭個長短,耽誤我們的時間和正經事兒,那不值當。”
沈荷是地道的秀水村裡的人,秀水村裡一些出了名的人,因為村人的口口相傳,她大抵也是知道性子的。正是因為知道性子,所以她才不願跟何嬸這樣的人糾纏。
秦黍若有所思。
在她看來,沈荷這話是非常難得的。人是情緒性動物,所以有時候能理性地客觀分析問題,是一種很難能可貴的素質的。這種素質秦黍有,並不奇怪,畢竟她前世是接受過係統教育並且經受過各種文化訊息衝擊的人。可沈荷這個純正的古代人,還是一個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戶,這樣就顯得更為可貴起來。因為這需要一定的生活經曆並且還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才能提煉出這樣的生活智慧出來的。
這樣一想,秦黍的目光就不由地在秦小二、秦小三身上打了個轉兒,可見這兩個孩子聰明不是沒有原因的。果然還得靠遺傳啊!
何嬸的出現對於這一家三口來說隻是一個小插曲,閒話一番也就放在一旁了。至少此時此刻她們都是這樣想的。
等晚間沈海他們從地頭回來,就見沈海問了沈荷一句,“你們今天碰到何家那個婆娘了?”
沈荷正忙著弄晚食,沒空回沈海的話。
沈荷沒空,隻得由秦黍這個做女兒代母回話了,“不僅碰上了,還說了一會兒話了。”
沈海皺著眉問:“你們說什麼了?”
秦黍不解地看了他一眼,又將視線轉到在一旁歇息的秦關身上。
秦關看了一眼老丈人,便將今兒下午在地頭上聽到的閒話說了出來。
“那何嬸下午跑到地頭跟那些婦人扯閒話,說我們家窮得沒糧食下鍋了,你娘才會在農忙的時候放著好好莊稼不侍候,去薅什麼槐花,還一連薅了兩天。還說你娘死要麵子,被她問到頭上,還嘴硬拿你們出來做借口,說是家裡孩子要吃槐花團子。”
秦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