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日的孝期過了,天子也就恢複上朝,但在朝服之上,加了一根麻繩,這根麻繩,要等到大行天子出殯之後,才行去除。
群臣也不用再像原先一樣,天天入宮守靈,而是輪班而行,每過七日集體入宮哭靈,至於這七日之內,也隻用早晚輪班入宮一次。
停靈過了百日,再行出殯。至此,大行天子的喪事,也就算差不多了,眾人隻要按著時間進行,而被耽誤的朝政,也要處理起來。
首當其衝的,就是三皇子篡位問題,天子已經下詔,冊封自己的兄弟們,二皇子冊為吳王,四皇子冊為雍王,各自的府邸都為王府,各自的皇子妃,也為王妃,長子為世子,女兒為郡主。
而在宮中被軟禁的三皇子怎麼處置,就成了一個問題,天子並不願意背上殺死兄弟的名聲,但這等大罪,若輕輕放下,就對不起死難者了。
於是天子就前去詢問太後,畢竟,太後是長輩,這種事情,也該由太後出麵。在經過天子詢問,太後堅持不肯,說後宮哪能乾政,這樣辭來辭去之後,太後降下懿旨,首先太後說,自己身為嫡母,管教兒子不力,此事,她也有錯。
雖說這是套話,但足以堵群臣的嘴。而後,太後又說,兄弟鬩牆,手足相殘,是世間最大的傷痛,況且天家本該為天下人表率,誰知天家竟然手足相殘,於是太後懇求上天,願以身代。
太後身為國母,如此下詔,自然群臣都要阻攔。
在太後堅持要去贖罪,群臣阻攔數次之後,太後總算降下另一道懿旨,著令三皇子,此時已經是庶人了,遠赴皇家寺廟出家,終身不得出。
這出家,自然也是太後為了保住兒子一命想的主意,天子肯答應,自然是那句,終身不得出,處罰已經定下,天子賜給自己的弟弟一個法號,無相,陪著他去的,還有十二名跟隨他出家的太監,這十二名太監,說的是陪著他伺候他,更多的是起監視之意。無相法師也就在禁衛軍的簇擁下前往遙遠的皇家寺廟,聽說,那裡離京城還有兩千多裡,一年四季十分寒冷。
被選中的皇家寺廟自然十分壯麗,香火旺盛,但再壯麗的寺廟,旺盛的香火都和這位貴人無關了。等到了地方,這位貴人會住進一個院子裡麵,每日誦經祈福,寺廟之外,除了跟隨而來的禁衛軍,還有當地遣去的人保護,想要進到他的院子,要經過無數道的看守的人,這輩子,除了陪侍的人,還有寺廟的主持,他再也見不到彆人。
如此一來,他保住了性命,天子也沒有沾上手足相殘的名聲,所有的事情都被揭過了。出家人自然也就沒有了什麼妻子兒女,太後如法炮製,讓那位前三皇子妃,去了另一家寺廟出家,至於那幾個孩子,養在太後宮中,聽說所有的待遇都和彆人是一樣的,但他們長大之後的待遇,還要另說。
這樣的處置,自然也得到了群臣的讚美,婉寧聽說的時候,不由沉默了,天子也好,民間也罷,為了所謂的名聲要擺出做出這樣的舉動,眾人就跟演戲一樣。但偏偏人人都要對這樣的做戲表現出很歡喜,讚美天子的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