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靖哥兒要出大風頭!【拜謝大家支持!再拜!】(2 / 2)

梁晗坐在馬車中想著那日寧遠侯府宴請的情景。

他父親梁侯爺和顧侯一直是軍中同僚,又都是京中勳貴,那日也被邀請了去。

向來以威嚴著稱的顧侯,在門口麵上是掩不住的笑容,與人說笑,笑聲爽朗。

素來不堪的顧家四五房的子弟,也是與有榮焉。

梁晗那比他大的庶長兄科舉有成,在梁家一直都是心高氣傲的,誰都看不起,結果在顧家看到煜大哥,卻是一臉的心悅誠服。

齊國公家向來威嚴的養在宮中的平寧郡主,在見到煜大哥的時候,露出了罕見的溫柔笑容,笑容中還有濃濃的豔羨,她那身份比梁晗好不少的兒子齊衡更是一臉的崇拜看著煜大哥。

其他公侯家的平輩子弟,看到煜大哥,不論年紀如何,是否入仕,都是態度恭謹。

“自己當時怎麼沒想到這風頭大不大呢?”

永昌侯府,

吳大娘子從府外歸家,她今日去了中山侯沙家,幫人相看了子弟。

沙家子弟本來之前婚事說好了的。

結果家中子弟闖禍,差點把婚事給攪黃了。

剛下了馬車,梁家的管事媽媽在車邊迎接。

“大娘子,六郎回來後就一直悶悶不樂。”

“之前不是好了麼?又怎麼了?問過小廝了沒?”

“問過了,小廝說下學後六郎就是去了遇仙正店,說是碰到了徐家靖哥兒。徐家哥兒走了後,六郎就悶悶不樂了。”

吳大娘子摘下披風放在女使手中:“不自量力,我看是找事,被靖哥給揍了,走,去看看。”

很快,吳大娘子就來到了梁晗的院子。

進了屋子,她眼中滿是驚訝,因為幾個長得出挑的侍女居然都站在了門外。

看到吳大娘子,眾人趕忙行禮。

進了書房,吳大娘子看到年紀不大的梁晗呆呆的坐在桌前。

“晗哥兒?”

“母親。”

“怎麼了?靖哥兒欺負你了?”

梁晗搖了搖頭。

吳大娘子之前可沒見過梁晗這樣,這讓她有些憂心,她用胳膊環住梁晗道:

“晗哥兒,在想什麼呢?和娘說說。”

“娘,我在想出風頭的事。”

吳大娘子聽到此話,一個白眼兒就甩到了房梁上,正想甩手教訓梁晗,忽的聽到:

“娘,之前煜大哥殿試二甲第一,是不是出了一個極為厲害的風頭?”

吳大娘子生生止住了動作,心思急轉之後,她對著梁晗道:“是,當日汴京勳貴誰不羨慕顧侯!平寧郡主的樣子,你又不是沒看到。”

“嗯!孩兒記得!我也想出這樣的風頭!”

“我兒好誌氣,怎的想到這些的?”

“娘,今日下午.”

吳大娘子聽著梁晗的訴說,眼睛看著桌案上硯台裡黑色的墨汁和硯台旁紅色的朱砂。

“六郎,你要出這個風頭,娘支持你!但你也不可好高騖遠!”

看著梁晗迷惑的眼神,吳大娘子道:“你可知顧家大郎每日幾點開始讀書?”

“去顧家的時候,娘讓你父親問過,每日不到卯時便已開始。”

梁晗轉頭驚訝的看著吳大娘子。

吳大娘子摸著梁晗的肩膀道:“這顧家大郎的‘風頭’不能說後無來者,但是可以說前無古人!這不是隨便就能出的。”

“但是,我相信我兒!明日母親便去汴京找好的書塾先生。”

從梁晗的院

兒裡出來,吳大娘子一臉的喜色,有女使抱著一個木盒來道跟前:“大娘子,徐家五郎派人來送了東西,說是給晗哥兒的。”

“該我給徐家送禮才是,來,我看看。”

說著吳大娘子打開女使捧著的盒子,看到了盒子裡是一塊羊脂玉,被雕琢成了花瓶模樣,十分精致。

吳大娘子仔細瞧了瞧道:“好玉,好雕工。可問了為何送禮?”

“徐家來的小廝說是五郎的賠禮。”

聽到女使的話語,吳大娘子一愣。

寫好一份帖子送到宮裡後。

晚上,吳大娘子和梁侯爺在臥房內準備就寢。

梁侯爺看著自家向來爽朗的大娘子,今日卻皺著眉頭:“夫人,今日這是怎麼了?”

吳大娘子歎了口氣,把今日下午的事說了一下後道:“我這身子,真是病的不是時候!要是去碼頭接了盛家,說不準晗哥兒也能入了盛家書塾!”

“徐家哥兒能說出此話,也是為了六郎好!能讓六郎有了些許誌向,也要承情的。”

“我自是曉得。”

“之前倒是聽說賀太醫的母親醫術高絕,可惜家中兒媳重病,早早離了京。”

“唉”

喬家乃是京中富戶。

喬家的店鋪裡,一年四季水產不斷,

當年祖輩靠做汴京水產發家,又狠下心花費兩萬貫娶了一位養在榮養院之中,旁支血脈的宗室女做喬家大娘子。

但是沒想到,幾十年前,這位宗室女一脈中出了一位皇帝,雖然關係不算很近,但是也是皇親國戚。

於是喬家也水漲船高,逐漸進入了汴京的勳貴之中。

來往交際的也是公侯伯爵。

因為都從事商業,倒是和永昌侯府關係更近一些。

院子裡,

喬家管事站在喬九身前道:“九郎,東西送到了侯府後,徐家五郎又訂了一桶螯蟹,讓送到了積英巷盛家。臨走的時候給了小人這個。”

喬九接過木盒看著裡麵精美的一對兒螯蟹玉雕,微微一愣。

揮了揮手管事離開了院子。

這自然是徐家的謝禮。

今日下午送到徐家的螯蟹也就不過百貫錢,這木盒中的一對兒玉雕,單一個,市麵上沒有個二百貫你嘴都不要開。

想著下午徐載靖的話語,喬九倒是沒有入梁晗一般,合上木盒,看著天上的皎皎明月道:

“唉!可讀書人多,如顧家大郎的又有多少呢!”

八月十五,中秋。

勇毅侯府中的一座三層木樓早早的被修葺一新。

徐家人在樓上賞月品蟹,平日裡不沾酒的孫氏和安梅也喝了幾杯果酒。

看著桌邊奶媽懷裡的長孫,徐明驊和三個兒子不知不覺的居然喝多了,被徐載靖一個人扶回的主母院。

徐載靖回自己的院子前,特地去馬廄旁的房間裡和自家師父還有鄧伯喝了幾杯。

如今汴京周遭的棉花、玉米已經開始收獲,因為價值過高,徐、梁、顧三家侯府不得不組織巡邏隊保護棉田。

第二天

天色未亮,

當徐載靖早早的起來鍛煉習武的時候,

點著燈籠的街巷裡依舊有嬉鬨的聲音傳來,這不是早起的,而是徹夜未眠的居民。

過了中秋一直到九月,徐載靖依舊是每日規律的上下學。

盛家書塾中,徐載靖不時的看看明蘭的字,長進了不少。

九月八日,重陽節將至。

吳大娘子在金明池的馬球場搬來了一片片的種類不同的菊花,形成了一片花海。

如此,汴京勳貴和官眷出城既可登高也可賞花。

一時之間吳大娘子家的帖子,一貼難求。

感冒頭疼的厲害。

一站起來就咳嗽。

今天就一章。

本想繼續寫,狀態實在不允許。

如有錯彆字或者不通順的地方,還請尊敬的讀者不吝指出!

感謝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