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司掌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是皇帝與朝廷各部交流溝通的中樞部門,可以說是“喉舌之司”①,像這種地方災情送到京城後便會交由通政司,再由通政司上稟皇帝。
可信縣災情過了十日皇上才知道,無疑是通政司的過錯!袁浩掌管通政司,必須擔責。
算賬的事可以日後再說,現在最要緊的是救災,皇帝又忙了起來。
安瀾園。
“陛下讓袁浩停職?”皇後慢悠悠地在院子裡走著。
太監李祿道:“正是。陛下任都察院左僉都禦史丁季梧為宣撫使、清吏都水司員外郎祁才商為副使,前往信縣賑災。”
“丁季梧?”
皇後輕輕念叨著這個名字。
蘭意道:“此人倒是聽著陌生。”前朝官員任命,後宮能知道的有限。他們知道的也都是些有名的大人物。
丁季梧身為左僉都禦史是四品官員之前也不曾顯山露水,所以蘭意不知,也不知此人有何本事,皇上任他為宣撫使。
皇後道:“此人之前的確聲名不顯,但本宮沒記錯的話,他是一個純臣。”
“純臣?”
所謂純臣,即無任何派係,也不與官員交好,隻對皇帝忠心的臣子。
皇後:“是,純臣。所以便是無多大本事,陛下用著也放心。”
賑災不是小事,需要的銀兩、糧食都不是小數目,安置受災百姓也非短時間能辦到的事。皇上需要派遣實乾的人去。
這個人最好不與任何派係有利益牽扯。
“這些都是小事。本宮疑惑的是,信縣之災,通政司為何隱瞞不報?”
袁浩此人久經官場,城府深沉,不可能出現一時疏忽的青澀錯誤。
“也許,他不是不報,是不敢報。”皇後眼睛一亮,定是出了什麼事情,在袁浩心裡,比信縣遇災一事更嚴重。
“去查信縣所有官員和袁浩的關係,再讓人盯著袁家,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即來報!”皇後鏗鏘道。
她眼中閃過一絲迫切,也許,這一次便是抓住袁家把柄、一舉扳倒淑妃的機會!
蘭意:“是,奴婢這就吩咐下去。”
查信縣的人,她們手裡的人就不夠格了,得派人去一趟薑家。
皇後轉過身,對李祿道:“出了這件事,皇上多半要提前回宮。你且吩咐各處先行準備著。”
“另外,信縣受災,百姓遇難,宮中用度除太後、皇子、公主處,其他人等,一切從簡。”
李祿恭聲道:“嗻。”
皇後看了他一眼:“記住,雖是從簡,卻不能怠慢。”
李祿心中一抖。他這人能力相當不錯,就是有一點不好,貪財。
他是皇後身邊的大太監,走到哪兒都有人敬著,偶爾給點小孝敬,從來都是照收不誤的。
如此亦不滿足,皇後掌管六宮事務,這些事務當中許多都能撈點油水,李祿偶爾也會摻和一腳。
他這點毛病,皇後略有耳聞。隻是人無完人,李祿雖然貪財,但辦事麻利,頗有能力。再加上他還算有分寸,知道哪些能碰,哪些不能碰。皇後便一直用他。
此番削減用度是為了彰顯皇室對受災百姓的同情與悲憫,不能出任何岔子。
就怕李祿陽奉陰違,借著削減用度的借口苛待那些不受寵的妃嬪,充實自己的荷包。若鬨出什麼醜事,李祿十個腦袋也不夠掉的。
皇後此番便是在告誡他。
李祿低著頭:“奴才記住了。”
皇後走了有一會兒,倍感疲憊,便轉身進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