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新盛學校對於縣裡來說就是一個不小的金礦。
從九八年新盛學校建校,到零三年,這五年間新盛學校都是處於盈利的狀態。
學校內部的問題我們不要回避,反而可以利用案子引起更多的同情和關注。
畢竟學校的學生都是無辜的。”
楊霄的觀點引起在座常委的興趣。
同時把目光落到楊霄的身上。
楊霄是會議室裡最年輕的,有的常委年齡甚至比他父親還大。
說起新盛學校的案子,大多數人都是回避的態度。
在他們看來這畢竟不是什麼好事。
聽楊霄的意思,好像還要大肆宣傳這件事情。
難道還能壞事變好事?
楊霄兩世為人,想法比在座的更激進,思維沒有那麼多條條款款的束縛,說道:
“我們不妨把新盛學校當成一門生意。
由縣教育部門出麵,成立一家公私合營的教育企業,接手新盛學校的運營。
以本案為誡,完善學校製度,把合作企業從境外轉移到蓉城,或者周圍工業發達的城市,簽訂合法的勞動合同。
甚至可以擴大招生規模,把崇禮打造成職業技術教育的強縣。”
楊霄的建議很超前。
政府單位改製,把部分業務部門改成企業製要在零八年,甚至一零年以後才會陸續出現。
現在率先改製的隻有煙草、電信和交通這樣的行業,而且都是由國家牽頭。
教育局直接成立教育培訓企業,在西康乃至奚川都沒有先例。
聽得大部分常委直搖頭。
其中涉及到太多的責任和利益,想要實施幾乎沒有可能。
袁東的反應很快,接過楊霄的話補充道:
“楊局長,你的意思是麵向社會招標,由民營企業負責新盛學校的運營,政府部門負責監督,打造一個招生、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的人力資源產業鏈。
政府和企業的股權怎麼分配?”
“也可以跟大型企業合作,定點培訓。”楊霄繼續提出自己的想法,說道:
“比如機械廠,需要五百名技術工,我們可以根據他們廠的不同工種開設專門的技能班,按照用人單位的要求和標準培訓。
合格的畢業生直接送到廠裡,馬上就能夠上手工作,減少企業在用工中的培訓成本。
至於股權嘛……就需要縣裡和企業洽談。
隻要有利益,會有人接手的。
我想這樣做比直接關閉新盛學校,或者放任它不管對縣裡更有利。
也能夠讓上級領導看到我們縣的責任和擔當。”
楊霄的最後一句話引起在座的人共鳴。
人在處理某件事情的時候容易鑽進死胡同,思路一旦打開就會感覺豁然開朗。
現在包括縣委書記紀小波在內的大部分常委就是這樣的感受。
雖然還是有人反對新盛學校繼續辦學,但是聲音小了很多。
新盛學校本來就是民辦技術學校。
麵向社會招標,引入企業管理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加強政府監管。
這就要看以紀小波為首的縣領導班子有沒有魄力去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