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股東撤資(2 / 2)

其實,一個企業到底怎麼樣,不是看它的收入有多少。而是看它的利潤率有多高。隻利潤率高的企業才是真正的好企業。收入高又有什麼用。收入高,隻能說明,你公司的規模比較大,並不能說明,你這個公司的盈利有多強。

福布斯排行榜上麵的公司,隻是收入比較高罷了。在沒有網絡高科技公司的時候。這一個排行榜還算是比較靠譜的。可是現在來說,這種用收入來衡量一個公司強不強的標準,顯然已經過時了,根本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舉個例子來說,有一個網絡高科技公司,可能隻有幾十個人。一年收入也就一千萬。可這一個公司的利潤有可能是幾百萬。而一個傳統企業,就算是有幾百人,一年收入上億。可它的利潤可能隻有幾十萬。

這樣兩個企業,如果從收入上比的話。顯然傳統企業就算是一個實力強的企業了。就好象這個網絡高科技公司不如這一個傳統企業一樣。畢竟,人家有幾百個員工,一年下來收入了上億。而這個網絡高科技企業隻有幾十個員工。一年下來,也就收入了上千萬。

從收入上來看,這個傳統企業要比網絡高科技公司大很多。在一般人的眼中,感覺這一個傳統企業要比這一家網絡高科技企業要強。畢竟,人家的收入是對方的十倍。

可是從利潤上來看,就剛好是相反的。這一個幾有幾十人的公司的盈利能力是這一個有幾百人的傳統企業贏利能力的十倍。

如果讓我們去買這兩家企業的話,你會願意買那一家。難道你會願意買那個年收入上億元的傳統企業嗎!你肯定不願意買這樣一個表麵上看上去是一家大公司的企業。而你隻願意買這個看上去,隻是一個小公司的企業。那怕這一個小企業要的價格可能是這個大公司的十倍,你都願意多花錢買一個小企業,而不願意用便宜的價格買一個大企業。

這是因為,對於一般人來說,在看一家企業的時候。就喜歡看它的收入。就讓人感覺,這一家企業的收入越多,這一個家企業的利潤也就會越多。一般人總是喜歡關心這一家企業的收入,而不太關心這一家企業的利潤。

而傳統企業在發布他們的財報時,也喜歡把收入寫成大大的字,標榜出來。而對於利潤則不願意讓彆人知道。利潤成了傳統企業的軟肋。很多的傳統企業就因為利潤率太低,而慢慢地就經營不下去。最終宣布破產。

其實傳統企業現在已經到了夕陽西下的時候了。由於人口紅利時代已經過去了。傳統企業在各個領域裡麵,已經是達到了一個飽和的狀態了。現在要是再辦傳統企業,顯然就是一個不明智的舉措。

傳統企業基本上都是製造業。而製造業基本上就是加工業。加工業由於須要原料。就這一點,就製約著傳統企業的利潤。因為原料是傳統企業的一大筆開支。傳統企業隻不過就是賺一個加工費。試想,這樣的企業又怎麼可能有很高的利潤。

而網絡高科技企業就不一樣。網絡高科技企業一般都是服務業。服務業是沒有什麼成本的。軟件可以無限複製給彆人利用。正因為這樣,網絡高科技企業在各方麵都優於傳統企業。

不須要什麼原料,不須要太多的員工。不須要很大的一個場地。也不須要很多的管理人員。也不須要很多的工人。整個網絡高科技企業都是在用技術換利潤。

正因為這樣,傳統企業同網絡高科技企業相比,真的是不能同而語,不能相提並論。傳統企業都是靠股東來支撐著的。要是一個公司的股東們全部撤資的話,那這個公司也就要完蛋了。

在傳統企業裡麵,隻有房地產企業是一種比較賺錢的企業。因為隻有房地產企業的利潤可以達到10%以上。而其他企業根本就不可能達到這樣高的利潤。

所以說,王大發在李雷麵前,就感覺自己的實力非常強大,可以隨時收購李雷的企業。

就這樣,王大發通過不地道的手段,把李雷公司的幾個股東都收買了。這些股東們,每一個人從王大發那裡得到了一百萬的好處。於是,這些股東們,就都離開了李雷的公司。

李雷這下就傻眼了。原本他感覺,隻要能夠留住鄭宏這一個大客戶就行了。隻要有這一個大客戶,那他就可以繼續把公司經營下去。

可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波未平,一波有起。在他剛剛把大客戶的事解決之後。馬上就麵臨著公司很多股東要撤資的事。

一開始有一個股東對李雷說想要撤資的時候,他還並不在意。還想,隻是一個股東撤資的話,對於他這個公司來說影響也不大。

可是讓李雷怎麼也想不到的是,在那一個股東要求撤資之後。很快又有幾個股東要求撤資。

這下,李雷就有些坐不住了。他把那幾個股東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就想問問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為什麼要一起撤資呢!

這些股東們,當然不能說是因為王大發給了他們一百萬。要他們離開李雷的事。這些股東們當然也早就想好了自己的理由了。

其中一個股東就說道,‘李總,不是我們非得要撤資。實在是因為你之前的做法讓我們對你的這個公司太不放心了。我們可都是給你融資了上千萬股東。可是你竟然因為王大發的二十萬。把一個在公司工作了近二十年的員工給辭退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