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第 167 章(2 / 2)

科舉之路 阿呆點點 13033 字 2024-04-16

有了具體方法後,唐林才將寫好的奏章遞交上去,並當朝奏對,就算是執宰該走的流程還是得走。

奏章先是說百姓無鹽可吃之事,然後述說官鹽的現狀,著重在鹽價上麵。

至於胥吏,自從有了吏試後,倒是很少有胥吏敢隨意哄抬鹽價,可就算是這樣鹽價依然高昂,而且品質不好。

之後就說是製鹽方法的問題,現在的製鹽方法是海水煮鹽,費柴又費時,還有的是井礦鹽和湖鹽,都是用的煎煮之法,所以沿海有些一村的人儘是煮鹽之人。

如此引出曬鹽之法後,唐林又寫了鹽政的改革,先在沿海尋找適合曬鹽的地方,建立鹽場,由朝廷雇人曬鹽。隨後根據各地所需,官兵運送食鹽,全國統一售價。

不過考慮到一些地方比較偏僻,官府很難過去,所以唐林並沒有斬儘殺絕。

反而是讓戶部製做小額鹽引,商人可以不用戶籍,隻用鹽引前往官府鹽鋪提取食鹽,前往彆去販賣。

大宗的也有,隻是這大宗的隻能前往鹽場提貨,而且如果他們想要賺到錢,除了偏遠地方其他地方隻能比官府的還要便宜才行。

官府定的價格定然比鹽引要貴,鹽場也就費些人力,但海水曬鹽,連柴火都不用,那幾乎就是無本生意。

所以鹽引上每斤鹽的價格比衙門的價格要低幾成,如果低價販賣,鹽商還是有的賺的。

如此一來,鹽價就可以快速降下來,如果市麵上出現私鹽,那些商人也會去打壓,朝廷不用特意去做什麼,便能得到大量的銀錢。

“陛下,此舉利國利民,臣等認為可以一試。”禮部尚書說道,他知道官家的心思,所以直接附和。

範任看著唐林,想起這些年官員的調派,發現有參與私鹽的世家儘皆沒有子弟在朝堂,這才明白,唐兼之布了一個多大的局。

可明白過來又如何呢?他不可能為那些損公肥私的世家出頭,於是,他站起來說道:“臣讚同。”

隨後,盧尚書也表態讚同。

剛剛想要出言反駁的官員,看到範侍郎和盧尚書也同意這件事,就不敢再說什麼了。

現在的世家,在高位上的也就這麼兩個,他們兩個都同意了,其餘人不同意,也沒用。

承昭帝聽著朝臣們同意的聲音,心中鬆了一口氣,他和老師這麼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隨後一群重臣去了政事堂,雖然已經初步同意了,但是到底如何操作還是要再商議過的,比如那個鹽引要如何給,鹽引的數量等等。

這裡唐林沒有再出主意,隻會稍微引導下,改革吏治、鹽政是他的抱負。

這幾年他連生病都不敢生,就為了這一天,之後的事情,他隻需要確保改革能順利實施就好,不需要再爭。

該功成身退的時候,就該退下來。

鹽政的改革很迅速,就算那些販賣私鹽的世家知道了,也無力改變,不過有些嗅覺靈敏的直接改變身份,成為正經商戶,打算購買鹽引。

承昭十六年,寧朝的百姓們發現官鹽居然降價了,每個人議論紛紛,在知道有了新的製鹽之法,以後鹽價不會這麼貴後,更是歡聲雷動!!

唐林下衙,在馬車裡,聽到百姓的議論聲、歡笑聲,唐林心中寬慰。

支持他這樣走下去的,提醒他不忘初心的,就是這些百姓,臨海縣的百姓、永興府的百姓、大寧的百姓!

郭醫官副使已經回到了翰林醫官院,內侍也走了一批,不過還是留下了一部分,以防世家反噬。

雖然這幾年都沒什麼事了,但還是要小心點。

唐府恢複了平靜,葉楚山看著弟子回來,頗為高興,他成功了,而且毫發無損。

結果在那天夜裡,唐林就發起了高熱,郭薑連夜趕來,這幾年來唐林的身體一直都是他在看顧的,他自然清楚唐林的身體狀況。

這幾年唐林殫精竭慮,費儘了心思,什麼病一有苗頭,就給壓了下去,如今這般他早有預料。

所以去年鹽政實施後,他還是日日來唐府,卻發現唐林跟沒事人一樣。

哪知道今天就爆發了!

一群人忙活了一夜,總算勉強控製住了,但是唐林的身體得細細調養,每個一年半載是養不回來的,甚至就算養回來,身體也會變得虛弱些。

承昭帝收到消息後,連忙讓老師好好修養,他也沒想到老師的身體竟然如此嚴重。

唐林清醒後,打算就此致仕,他也快五十歲了,現在身體也吃不消了。

而且他的權利太大,沒有了共同目標,恐怕會成為官家的眼中釘,還不如急流勇退地好。

承昭帝自然舍不得,但心中隱隱鬆了口氣,坐上這個位置後,他才知道什麼叫高處不勝寒。

這麼多年來,也就老師還能如常待他,但老師的權利極大、也極得民心,有的時候他還是會出現一絲擔憂。

不過雖然不再擔任同平章事之職,但是太師的官職還是在的。

而且等唐林好後,還是經常進入政事堂議事,此外,還有太學諸事,承昭帝也托給唐林了。

唐林退下後,自然有彆人頂上,一些世家本想要最後一擊,結果卻發現,唐林地方看守的依然嚴密,根本無從下手,隻能作罷!

之後唐林就在家陪父母妻兒、還有老師,生活安逸,身體好了一些。

他們夫妻兩個還將以前所做的詩詞給整理成冊,開了家作坊,印刷成精美的詩詞集,裡麵有唐林的也有伊娘的。

詩詞集上署上了夫妻之名,唐林和林伊娘,不是唐林氏,隻是林伊娘!

也是這本詩詞還有遺留下來的畫冊,都證明了唐林和林伊娘的感情。

過了半年葉楚山支撐不住了,他的年事已高,能到撐到現在已經不錯了!

陪老師走過最後一段路程後,唐林還有他的師兄們送老師出殯下葬,董晟打頭。

之後的幾年唐林送走了父母,到最後,他的身體也垮了下來,這幾十年的殫精竭血到底弄垮了他的身體。

林伊娘麵上如常,給唐林煎藥,陪唐林散步,但暗地裡已經哭了好幾場。

小滿和小早也日日陪著,就怕一個沒注意,父親就此睡了過去。

“婉婉不要傷心,為夫這一輩子,夠了!”唐林摸了摸伊娘的臉頰,笑著說。

“你當初可是說好的,要陪我這一輩,難不成,你現在就要丟下我走了?”林伊娘的眼淚止不住了。

“是為夫的不是,現在想來,我總是在處理公務,直到致仕後,才有了時間陪你們……”

“兼之,沒有哪個人比你做的更好了,能和兼之一起,是我最開心的事!”

“婉婉,對不起!小滿、小早,你們過來。”唐林叫兩個兒子。

“唐家從我興起,但我從不祈求唐家永遠興旺,也不想建立宗祠,約束後人。”

“你們都已踏入官場,我最後告誡你們一點,不要強製要求子嗣一定要踏入官場,至於高位,一代有一人足矣,不要太多,容易招禍事。”

“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百姓,要做實事!”

說完這些,唐林終是閉上了眼睛,他這一生,算得上波瀾壯闊,從幼時求學到萬民稱讚,終究沒有白來來此世一遭!

唐林的後事及其甚大,君王親至,百官相送,萬民祭奠,一路上浩浩蕩蕩的人群圍堵在路邊,哭聲絡繹不絕,這大寧,誰人不知唐公!

不過唐林的諡號出現了爭議,承昭帝想要給老師“文正”二字作為諡號,這是文臣最想要的諡號,老師也擔得這個諡號。

但是部分官員認為唐太傅功績卓著,柔德安眾,想將“文正”改為“文靖”。

但此事,承昭帝偏要一意孤行,朝臣無法,便定下了“文正”。

八年過去,承昭帝也成為了一個老者,他帶著人來到老師的墓地,這是一座夫妻墓。

他讓周圍人退下,自己獨自坐在墓邊。

對著老師自言自語,說著如今的朝堂局勢,說著他的孩子。

“老師,十年了,如今的大寧更好了,路上乞兒甚少,其餘諸國皆自稱為臣,不負那國富民強、海晏河清八字!”

陪著老師說了些話,承昭帝下山,這麼多年,他該有些決斷了,為君者,心中要有百姓。

恍惚間,承昭帝似乎回到了思文殿,老師在位置上,祖父和父親在殿後張望……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大家這幾個月的陪伴,《科舉之路》到這裡就結束了,阿呆不寫番外,我們林子多麼厲害,所有人都知道,後世肯定是崇拜者甚多啊!所以就不寫了!!(主要寫來寫去也就那些,跟其他科舉文都差不多,還不如不寫。)

至於其他人的,不想寫,我們林子是唯一主角,不想寫其他人的!

完結後,文不會大修,最多是錯字什麼的修改一下!!

大家,再見了!!

(預收的話,大家可以點作者專欄看,也是男主視覺的,不過不是科舉了!)

以後阿呆可能會寫武將、謀士、帝王、造反等等路線,但科舉路線,隻有林子,我們林子就是唯一!

感謝在2021-08-21 21:08:33~2021-08-22 23:20:3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無糖薄荷 72瓶;不愛吃魚的貓 50瓶;hehe 10瓶;洋洋 5瓶;愛吃肉肉、cream 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