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早在最初三弟成親時,他和父親就討論過,老宅和父母親的私房兩人均分,但是唐林置辦下的產業不分。
形同於分產不分家,區彆在於唐林要空個院子出來給弟弟住。
“至於其它,你也彆操心,父親早就操好心了,成親後,你們一家依然住在唐府,隻是自己院子的花銷就得你們自己承擔了。在這之前父親會將自己的私房拿出一半給你。”
唐樺算了算覺得哥哥還是吃虧了,這麼多年他的花銷可不低,那書院束脩不少,而且自己吃的穿的都是好的,結果自己有能力賺錢後,錢也不交,還要給自己一家房子住……
“你呀,不要將自己逼太緊,要是身體壞了,那我才要養你一輩子呢!”唐林見弟弟轉不過來,另辟蹊徑。
唐樺想了想也對,當即點頭,隨後唐林給他定好了時間,還有每日的課業,雖然要休息,但課業不能拉。
安撫好弟弟後,唐林又去了兩個兒子的地方,小滿小早現在還是睡在主屋的東廂,所以唐林過去也方便,兩個孩子都沒睡,小滿還在做課業,小早在旁邊玩,伊娘捧著雅集翻看。
隨後唐林也加進去了,拿著書,順帶指導下兒子的功課。
與此同時,在另一邊的範府書房,氛圍可就不這麼好了。
“父親,王昶又來了?”範家大郎問道。
範嶽輕咳了幾聲,說道:“他心急了,官家已經立下皇太孫,眼見事情不成,怕是要狗急跳牆了。”
“父親,皇二子真的不行嗎?我看他素日裡禮賢下士,頗有明君風範。”
範家大郎如今在門下省當差,為從四品右諫議大夫,自然也同裕郡王接觸過。
“明君風範?你眼盲否?”聽到兒子這話,範尚書又咳了幾聲,堅定了自己絕不致仕的念頭,要是把範家交給這兒子,怕是要翻船了。
“先不說他跟世家的關係,就單單看他為人,雖然禮賢下士,但隻禮賢重臣能臣,若非你是範家子,就你這職位,他怕是瞧都不瞧
你一眼。”
“這幾年寧朝雖然太平,但偶有災害,你瞧這位皇二子除了在朝會上說幾句百姓之苦外,還做過什麼事情嗎?”
“比較起來,大皇子都比他多了幾分真心,更不用跟太子比,不管是官家還是朝臣,都不是傻子。”隨後又看了旁邊的傻子一眼,腦子疼。
想到已經是從五品知府的樂山,範嶽覺得至少要等侄子樂山調回京後才能退下,雖然不可能想唐兼之一樣一回京就是從三品的侍郎,但自己調度一番,正五品的郎中還是有希望的。
想到兩人為同科進士,還都是一甲,唐兼之如今已經能支撐門戶。
罷了,還是跟那個榜眼薑濟比吧,現在那榜眼還隻是從六品通判呢,自家孩子還算爭氣。
隻是那王昶恐怕不會那麼輕易放棄,看來得防著點,政事上他處理得甚是妥帖,而且王昶自己就是禮部侍郎,不會下手。
那麼極有可能會在德行上下文章,便讓自家兒孫安分點,晚上不得外出、不得跟人起爭執,彆被人下套。
很快,就到了唐林第二次講學的時候,這次不同,紀宇澤沒有練字,而是看起了《武朝史書》,而旁邊還有本《孟子注釋》,兩本書都翻了開來
現在離講課還有一刻鐘,唐林看桌子上有一篇文章,應該是皇太孫所做,於是他拿起文章,開始批閱。
紀宇澤見了,向唐少師行禮,見他擺手,就繼續坐下翻看《武朝史書》,看著□□那一篇思索良久。
而唐林看著這文章,就更加確定自己的想法了,皇太孫所推崇的是仁政,而且字裡行間對於百姓的生活頗為重視。
見時間到了,唐林放下文章,說道:“殿下,武朝以武得天下,在幾代帝皇的治理下,終於迎來大興。”
“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元德盛世,你文章中大書元太宗之事,武□□、成高宗、德宗之事渺渺,這是為何?”
“回少師,學生認為□□治國過於霸道,高宗平庸,而太宗不同,重用能臣、善待百
姓、減輕賦稅,這才有了後麵的盛世,而德宗雖然也算明君,但還是太宗更為聖明。”
“既然如此,那我們對照著武朝的其它史書,再來看看。”唐林說道。
這次他已經選出了關於武朝的所有史書,讓侍從提前拿到文思殿。
講到□□時,紀宇澤終於忍不住問道:“少師,□□身為開國君主,為何不喜《孟子》?學生對於亞聖所言深以為然,可武□□不尊亞聖之言,以武治民,為何武朝不亂?”
“殿下既有《孟子》全版,可看過被武□□刪減過的《孟子》?”
提起這個,紀宇澤的眉頭就皺起來了,說道:“看過,武□□刪了整整八十五條,將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等等都給刪了。”
“當初《孟子》一書問世時,便被君王不喜,便是因為這。”
“武□□以武打天下,治理天下用的是霸政,自然不喜仁政之說。但也因為他太過強橫霸道,不管是朝臣還是百姓皆有怨言。”
“他去世後,成高宗繼位,這位‘平庸’的君主,安撫百姓,施行仁政,充盈國庫,才有了後麵的元德盛世。”
聽到這話紀宇澤若有所思,趁此機會,唐林便將那被刪的八十五條一一講解了一遍。之後又講了武朝的大興到國破,讓太孫寫一篇關於武朝國破原因的文章。
回去時,太孫對著唐林說:“少師,你放心,你教我的這些,我不會跟皇祖父說的。”
唐林一愣,然後回想自己說的那些,說道:“我隻是教導太孫了解前朝國史,這點官家也知道,所以並無大礙。”
幸好寫了奏章,不然光仁政和霸政這個,就夠他吃一壺了!
唐林和皇太孫不知道的是,思文殿的後麵其實還有一間屋子,泰安帝和太子正坐在後麵,一同聽講。
“父皇,這唐侍郎果真有大才,由他來教導阿澤,我甚是放心。”太子看著坐回到位置上的兒子,說道。
他能感覺到自己身體的虛弱,本擔心自己死後,那些兄弟不會放過自己的子嗣,如今兒
子成為皇太孫,又擔心兒子擔不起這個責任。
“這個唐兼之,我本是打算留給你,之後好生鍛煉一番,當得大用,如今給阿澤也好。”泰安帝說道。
“本來看到他想要教史,我還有些擔心,如今聽了後,倒又覺得他教的不錯。隻是很明顯,他也與自己的主張,看來也是偏向仁政的。”
“從唐侍郎之前任地上的事情,不就能看出來嗎?那些事,也隻有心係百姓的官員才會去琢磨,去做。”
“兒臣,信他不會坑害大寧。”說著,太子便覺得透不過氣,緩了許久才好。
泰安帝不說話,輕輕拍著兒子的背,醫官們已經說了,太子這病切勿操勞,不然怕是沒幾月好活了。
以前隻想著慢慢來,現在他巴不得太孫能快些長大,好接過這權柄。
而唐兼之,既然這幾年他的初心不變,也希望他日後也不要變。
不知為何,泰安帝就覺得唐林不會將自己的初心忘記。
泰安三十五年十二月中旬
定郡王帶著永謝部和納蒙部的可汗和小可汗等一乾人來到了上京府,打算在元旦大朝會上正式獻降。
兩部住進了鴻臚寺,而定郡王則回到了定郡王府,梳洗乾淨後麵見了父皇,然後去太子府看太子和太孫,他就很想知道,以後還要打仗嗎?
作者有話要說: 《孟子》一書,曆史上是有為帝皇刪減,嗯,就是明□□,而且最開始的時候,還被《漢書》放在了諸子略中,為子書,非經義。
到了五代十國,才列入【經書】。
南宋朱熹將它和《論語》《中庸》《大學》合在一起稱為“四書”,明□□不滿其中的民本思想刪了其中的八十五條,當然,現在的肯定是完整版的!
所以四書五經都屬於儒學十三經,不過五經的說法早一點,四書是宋朝才提出來的,之後便有了四書五經這個說法。
ps:除了刪書這個有參考,其他都是阿呆瞎編的,沒有原型!
感謝在2021-08-08 00:49:22~2021-08-0
8 23:46:3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安安娜 60瓶;弈單 40瓶;25808598、hehe 2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