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第 138 章(1 / 2)

科舉之路 阿呆點點 12207 字 2024-04-16

最近永興府的氣候比較悶熱, 唐林還沒怎麼動就悶出了一身汗,雖然有硝石製成的冰,但也難受得緊。

夏稅上交之後, 府衙賬目上又多了一筆銀錢, 至於之前大戶富商們給予的感謝費, 唐林早已叫戶房分好, 一筆筆發給官吏,剩下的幾兩,就給大家熬了綠豆湯喝,解解暑。

因為各個縣衙有了銀子, 唐林才可以讓各縣建安置點,每村一個, 也不用多大,結實最重要,供村子裡的百姓避難。

府城也建了四個, 這些安置點,有災害時供百姓躲避,沒災害時就成為一個娛樂場所, 唐林還在裡麵搭了一個小台子, 放置了桌椅。

自從安置點建完後,避險的用處還沒派上, 倒是很快成為了一個娛樂場所,百姓們玩的開心, 每天晚上都會去那裡走走,跟人聊聊天,也算消遣。

而且,通過這次排查, 唐林發現永興府的老房是真的多。

不過今年百姓手有餘錢,所以趁著農閒修補過,總算將房子脫離了危房的範疇,變成了有些修補過的老房子。

而對於一些無主的屋子,唐林也讓官差標記出來,太破的就拆,不怎麼破的,就放著,至於完好的,根本沒有,有也被人買去了。

隨後唐林又去了城東一趟,府城所有的作坊都遷到了城東,大一點的靠近城牆,小一點的作坊鋪子則靠近集市。

城東偏北的地方是住宅,住的是稍微有點錢的百姓,偏南的破舊點。

今年府城的消石灰賣出了許多,大多是賣到外地的,同時,永興府的消石灰稍微價格低了一點。

這是因為消石灰除了是建築材料外,還是藥材,更有消毒的功效,再加上現在永興府有大量的消石灰,所以唐林直接下調了價格,當然這是針對醫館的。

不管是寧朝哪裡的醫館,隻要有醫館文書就可以低價買定量的消石灰,多出來的,還是按原價來買,隻低了一點點。

外加上現在朝廷並沒有餘力管這事,也沒說什麼不與民爭利,所以現在消石灰的事情現在還是由永興府衙在管。

不過三座石灰窯並不是都在煆燒石灰岩,其中一座依然在燒灰末。

如今永興府城的道路底下已經埋好了排水管道,特意選地勢低些的路段,開了口子,上麵壓著有孔的青石板。

每過一小段就有這樣一塊,為了保衛這些青石板不被偷,官府除了告知百姓這些石板的用除外,還派人專門巡視檢查石板。

偷石板的將有牢獄之災,並放到采石場,敲打出十塊差不多的青石板,才能出來。

至於其它地方的,還需要再等等,等下一批灰泥出來才行。

這次來城東,就是唐林想要一點一點修建城東,將城東建的更好一點。

至於銀子夠不夠,看王司戶那默認的態度就知道。

消石灰賣了後,留下了一成銀子,像這樣官府直營的東西,除了給工人的工錢,其餘的都歸朝廷,當然買原材料的銀錢還是要給興寧縣的。

最後,興寧縣留下一成材料錢,永興府留下一成販賣錢,也不用再特意分了,剩下的自然跟著商稅一起交給了朝廷。

有了銀子,唐林就手癢癢,想要將府城改造的更好,先從城東的坊市開始。

靠著城牆的作坊還有稍微近一點的鋪子,這是上次鋪設管道時就已經修建過的,雖然簡單了點,但比碼頭集市要好一些。

這個集市同臨海縣的集市差不多,隻是要更大一點,東西也更全一點,已經有過一次建造集市的經驗,這次唐林更加從容,還有興致根據府城的特色,在腦海勾畫小鋪的樣子。

在集市逛了兩圈,唐林有了想法後,就回府衙,將自己想象中的集市畫下來。

毫無疑問,遭到了孔司工的反對。

“明府,雖然這鋪子各方麵還算合理,但太瑣碎了,你這美則美矣,有些東西完全沒有實用性。市集上都是小攤販,所以鋪子的地方不用太大,有個頂棚,稍微圍一圈也就差不多了。”

“孔司工說的也沒錯,隻是大一點,也能舒服些,集市這塊地還是挺大的,完全可

以放寬點。”唐林點頭,的確有些東西並沒有存在的必要。

“明府,雖然府衙賬上有銀子,但還是得省著點。”王司戶說道。

“那就小一圈,這樣就差不多了吧?”

王司戶看著圖紙勉強點了點頭,隨後就是工房的匠人們,他們也不在畫上修改,這幅畫,不像圖紙,而是大作。

又拿出了幾張紙,畫上大概的樣子,將一些地方修改了一下,儘量把美觀和牢固兼顧,總算有了一款大家都滿意的。

有了圖紙,剩下的就好辦了,引百姓到彆處擺攤,雇人,購買材料,各房做各房的事情,不需要唐林一步步跟進。

下衙時,外麵開始下雨,還好府衙備了雨傘,官吏們回家不至於變成落湯雞。

唐林撐傘回到後院,身上的衣服打濕了一點,就回房將濕衣服換下,才去了旁廳。

看到伊娘和母親拿著什麼東西,邊說邊撥算盤,似乎在算些什麼,就問道:“母親、婉婉,你們這是在做什麼?”

李月娘先看了兒子一眼,然後說道:“幫你弟弟算賬,看看能買哪裡的院子。”

“森森的銀子夠嗎?不夠的話我們先墊一點。”唐林知道後,走到兩人身邊坐下。

唐小滿見到爹爹坐下了,就拿著玩具,走過去,想讓爹爹抱他。

“爹爹,快抱小滿,小滿也要聽還。”

李月娘聽明白兒子的意思後,想跟兒子說道說道,結果看到孫子也過來了,就將那話咽了回去。

“已經夠了,今年初,有之前認識的商人要出海,我又投了一筆,三弟的也在裡麵,減去三弟的日常花銷,現在有一千多兩呢!”林伊娘見婆婆沒說,就回道。

“這事有我們呢,你不用操心,對了,你弟弟呢?”李月娘朝後麵看了看,沒看到小兒子。

“小華現在是秀才了,也需要跟人交際,去外麵參加文會去了。”唐林答道。

唐樺過了府試後,又去永安府路參加了院試,壓著最後幾名過了,唐林看過他的策論,有些稚嫩。

這也難怪,小華同唐林不同,天資也就比一般人好了一些,他的年歲擺在這裡,閱曆不足,所以現在除了府衙外,還讓他多去外麵看看。

“也對,這事你比我們清楚,不過學業也要緊,現在都十六七歲的人了,要是能在成親前中個舉人,那我也沒什麼要求了。”李月娘半真半假的說道。

唐林聽了挑眉,這事他可不敢保證,雖然會看顧弟弟學業,但科舉這事誰又說得清呢!

“兼之是兄長,自然是關心弟弟學業的。對了,今兒上京那邊來信了,我放在你書房裡了。”林伊娘連忙打圓場。

不過那封信是真的有,唐林的書房除了他外,也就伊娘能進,嗯,勉強算上個唐小滿,所以那封信,是伊娘放進去的。

“小華那裡,兒子自會看顧,現在離鄉試也就一年,小華雖然聰明,但就靠一年功夫,恐怕也難,母親切勿在他麵前說。”唐林說道。

“我知道了,你還是去看你的信吧!”

聽到兒子這話,李月娘就算再期望,也知道不大可能,小兒子考秀才時排名都不知道那裡去了,才一年時間,鄉試怕是懸。

穿上蓑衣,又幫小滿披上小蓑衣,拿上傘,唐林抱著小滿去了書房,一手撐傘,一手抱著小滿。

一進書房,小滿就自個下來了,讓爹爹將蓑衣取下,就去了自個兒的專屬臥榻,從下麵拿出了木頭卡片。

現在小滿已經認識不少字了,看著木頭卡片上的畫,稍微能理解一點,這些木片上的畫,都是唐林一個一個畫上去,全天下獨此一份。

見小滿已經坐定,唐林拿起桌上的信封細看,這封信是老師寄來的,講的是關於皇五子的後續。

雖然朝廷的處置已經下來,但是內中細節,還是老師說的比較清楚。

廉郡王府被抄,書籍古玩隻占了一部分,更多的是田地店鋪,還有珠寶首飾,這些加起來足有四十萬兩之巨,此為大師兄親自估算。

而在其京郊的一個彆院裡,更是發現了大筆銀子,兩者加在一起,竟然有

百萬兩,泰安帝和眾臣看到賬目的時候,臉都黑了。

這就叫銀子不夠用?這都比得上市舶司未開,無法組建船隊時,泰安帝的私庫了!

也是因此,在對待皇五子的事情上,就算同他交好的皇親也沒有求情,至於大臣更彆提了,能不落井下石就算好的了。

而後麵說的事情,更讓唐林難受,長慶府路遠離上京,按理說皇五子的手應該伸不到那裡去,可因為一個妾的父親,才會發生這一連串的事情。

那個妾的父親本是六品官員,調動到長慶府後,為了討好皇五子,略買人口,並將銀子送到皇五子地方,讓皇五子為其撐腰。

拉攏上官,扯著皇五子的大旗,將觸手伸到了其他地方,到了最後,整個長慶府路大部分官員知道內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部分官員狼狽為奸,還有官員幫忙隱瞞。

這個官員雖然沒有快速高升,可現在也成了慶安府路一個下府的知府,而這又牽扯出那些考課之人,現在這件事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如今朝廷已經停止繼續調查,隻專注調查略人之事,加強了關卡的檢查,甚至打算上調略人的刑罰,隻是還需要討論。

六年,七千婦孺,到最後隻因為其是皇子,略作懲罰後,便想一筆勾銷,明明覺得不合理,可唐林又不得不忍耐。

這是封建社會,皇權至上,在那些士大夫眼中,泰安帝能做到這地步已經很好了,甚至於唐林之前不也是這樣想的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