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第 134 章(1 / 2)

科舉之路 阿呆點點 7512 字 2024-04-16

正月二十, 唐林來到府衙,工部各位官員也都回到了永興府,所有官吏齊聚。

先貼出告示, 說的是雇人的事情, 雖然興水縣和興豐縣會出徭役, 大約有五千餘人, 但是還有石灰窯需要煆燒。

若是分一部分,會使進度變慢,這部分的人還是在府城雇傭比較好。

經過這大半年的相處,永興府百姓打心眼裡認可唐知府, 他同以前的知府都不一樣。

唐知府會將事情的前因後果告訴百姓,讓百姓知道這樣做對永興府的好處, 所以服徭役也好,幫府衙做工也罷,百姓們都十分積極。

更何況, 這次還有銀錢拿,更是個不錯活計。

隻是告示上也說了,在石灰窯待久了會影響身體, 所以要在口鼻處綁上布帶, 輪流來做,一人最多做一月。

等人招齊, 石灰窯就開工了,而興水、興豐二縣的百姓也都征召完畢, 由工部的匠人、府衙的官吏帶領,開始挖河道。

府衙有三頭牛,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也不用做彆的, 將清出的泥土運到永興湖邊,再將消石灰運到河道上,就能省下不少事。

為了能將河道挖深一些,所以葛主事將出口定在了海平線比較高的地方。

河道兩邊又用石頭修了修,稍微增高一點,這樣就算下暴雨了,也不會殃及兩邊農田。

所以現在唐林是四頭跑,府衙、河道、石灰窯和市舶司,真的是分身乏術。

如今寧朝的船隊已經嘗試去遠一些的地方了,當然還是水師護送。

不過在這之前,唐林又奏請朝廷派遣會畫海圖的匠人一同前往,又在碼頭建造燈塔,減少船隊在海上迷失方向的風險。

當然海上航行司南是少不了的,司南就是最初的指南針,如今寧朝的船隻大部分裝有司南,特彆是海船。

而市舶司內的工匠也在不停試驗,想要讓司南更加便於攜帶,方位更加精準。

石灰窯那邊倒不需要唐林再多關注了,一切流程跟之前一樣,隻是研製水泥的匠人有了些麻煩。

次聽了葛主事的建議,他們往灰末裡加了各種不同的材料,再看效果。

起初都還不錯,甚至於在封“印”前,差不多都要成功了,隻是元旦後,水泥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痕。

這要是建大壩,肯定容易被水衝垮。

唐林看到厚厚的泥磚,便問:“可試過用灰泥砌牆?”

“還未,此乃下官的疏忽,竟忘了之前明府的提議。”孔司工說道,他們光顧著往裡麵摻東西,還真忘記嘗試用灰泥代替消石灰的事情了。

“那就這樣,你們看看這些泥磚裡哪一塊最堅硬,再試著用這樣的方法砌石頭抹牆麵,多砌幾座,抹的時候薄厚不一。”

“過些時日,再看其結實程度,若是比用消石灰砌的牆更結實,我們便用它來修大壩。”

唐林摸著灰末,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以前他還真沒去注意水泥怎麼做的,工人又是如何使用它的。

很明顯這個水泥還有待改良,肯定還有其它方法可以讓水泥更堅硬,這個隻能交給工匠們去做了。

到了二月中旬,河道總算挖好,兩邊也都種上了合適的樹木,如今隻剩下修建大壩了。

二月上旬的時候,灰泥的試驗也出來了,很明顯砌牆要比直接用灰泥做泥磚來得堅固,而且抹麵越薄越不易開裂,用大石頭砸牆麵,灰泥明顯比消石灰更好。

得到結果後,石灰窯改變了效用,一口依然煆燒石灰,而另外兩口煆燒石灰岩和黏土,製作灰末。

到了二月中旬材料差不多準備好了,開始建造大壩!

對於這個大壩,葛通極有信心,他修建過大壩無數,但是以前最多隻能用黏土和石頭和建,這次的材料是最好的,說不定能留存許久。

興豐縣的百姓本來已經有點疲累了,但是想到這個大壩建成後,永興湖的水會流到河道上,他們用水就會方便很多,心中高興,更是賣力。

而興水縣的百姓更不用說,以前一到雨季就被淹,有了大壩和河道,水就不會淹到興水縣了。

河道大概有十米寬,所以大壩也就十米長,不

過很厚,底部有四十寸,上麵稍微薄一點,但也有三十寸。

大壩的頂端有凹陷,這是讓超出大壩的水流下去的地方,至於凸起,可以讓人通行。

而且在挖河道的時候,也修了兩座橋,可以讓興豐縣和興水縣的百姓往來通行。

大壩建完後,百姓也都去休息了,隻要再過幾天等大壩徹底乾了後,便可以將河道和永興湖打通。可以說,隻要沒有太大的洪水,永興湖便不會泛濫到河道以外的地方。

因為最後打通還需要工部的人監督,葛主事也沒有走,趁這個時間,正好將府城的排水管道設計一番。

唐林見河道、大壩全都修建好了,心神放鬆,雖然下暴雨的時候,永興府還是會有積水,但這跟決堤完全不一樣。

而且,他相信隻要府城的排水管道弄好,那麼永興府就不會再變成水城。

至於石灰窯唐林並沒有放棄,而是同興寧縣知縣商議,日後就由官府出麵,收攏石灰岩,將其運到石灰窯煆燒,製成消石灰後再賣給百姓,府衙也能多一筆進賬。

當然,這筆銀子,府城和興寧縣對半分,雖然還得交給朝廷,但能留下一成也好,唐林現在急缺銀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