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他們這麼說,對於期間的變化,唐林有些猜測,便問:“前後為何會差這般遠?是衙門裡的差役問題?”
聽到這話,老丈向四處張望了一番,悄悄說:“郎君,你是外鄉人,我才跟你說,這衙門裡的差役啊,都是人精,之前的那任明府不管事,那麼他們就貪的特彆厲害,現在的明府,是個清廉的好官,那麼他們就收斂了。”
“這是看菜下碟!”唐林總結道。
“可不是嘛,現在明府已經任職兩年了,明年,又會有新的明府過來,也不知道是個什麼樣的,唉!”店家歎息道。
一旁的路人們也有些感慨。
“老丈,你也說了,武雲縣是個寶地啊,下任明府,定也是個清廉能為的,”唐林寬慰道。
又問:“老丈,你可知明府名諱?這樣的清廉之官,小生想去拜會一下。”
聽到唐林此言,店家和路人們瞪大雙眼,又想
起之前這個郎君一直在打聽明府的事情,問道:“郎君,難不成您也是當官的?您是來考評明府政績的?”
“店家多慮了,小生隻是讀過幾年書,見此地明府如此作為,所以才想投拜帖,拜訪下明府,絕不是考評官員的。”唐林當即起身解釋道。
“對啊對啊,老丈您想多了,我們家郎君還不到弱冠,怎麼可能當官呢?”言五言六也一起附和。
店家和路人鬆了口氣,誇道:“郎君看著就是讀過書的,不是一般人,我們明府姓杜,具體名諱我也不知道。”
“多謝老丈、各位郎君解惑,今日小生所獲良多,”唐林向他們作揖道。
知道大概後,又去縣衙布告欄了解武雲縣最近的政令,從政令裡也能看出一點杜知縣的為人處事。
當夜,唐林寫好拜帖,留下自己的住址後,就帶人去打聽淩雲山的情況了,想趁著知縣回信的那段時間,先去爬一爬山。
唐林帶著葉通、言五朝縣城的人打聽熟悉淩雲山的人,至於言六就留在客舍裡等回帖。
多方打聽,淩雲山因為有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來,有一條專門上山的路,野獸極少踏足,隻要帶的人多,就不會有危險。
而人,唐林已經找好三個人,一名力士,兩名引路人,為了防止被人串聯起來打劫,他們還是分頭找的人。
午間回到客舍,杜知縣的回帖已到,表示他很歡迎唐林的到來,可惜最近事物繁忙,隻能等四日後,休沐時才可一會。
唐林一算,時間正正好,下午通知那三人,明日出發爬山,淩雲山雖高,但一整日的話,應該是能爬完的,順便在山上住上一晚,看個日出也是可行的。
回來後,修整一日,再去拜訪,時間一天也沒浪費。
所以唐林欣然回帖,讓言六跑一趟縣衙後院,送上回帖,自己和言五則開始準備爬山要用到的物什。
山路險峻,唐林在幾人的幫助下勉強爬到山頂,山頂上有個平台,還有個小木屋,應該是以前有興致的文人們弄的,看看那些雖然廉價卻富有情趣的擺設就知道了。
“郎君,去裡麵
歇一會兒吧,這個地方是一名來爬淩雲山的郎君弄的,他與郎君一樣想看淩雲山日出,但又擔心夜間野獸,就花了大價錢,在淩雲山頂造了這麼一座木屋,賞完日出,他回去了,但木屋卻留下來供人歇息。”一名引路人介紹道。
“那這個郎君可真夠有情趣的!”言六吐糟道。
唐林看著外麵的風光,雲海在下麵翻騰,淩雲山,還真是山如其名,當真淩駕於雲端之上。
休息完後,唐林拿出紙筆,想將眼前的景色描繪下來,其餘幾人就看著唐林作畫。
葉通看看郎君,又看看下麵的雲,雖然好看,但看多了也就這樣,他真不知道這有什麼好畫的,看過了不就行了嗎?
下山後,唐林渾身酸疼,休息一天,就帶著言五言六去後衙拜訪杜知縣。
杜知縣大約三十上下,留著兩撇胡子,氣質儒雅,他本是在前廳接待唐林的,知道唐林年紀輕輕考中舉人,很是看重,交談過後,發現唐林的一些見解很對自己的胃口,就帶著他去書房詳談。
剛開始唐林向杜知縣請教策論,慢慢地說道一縣之事,雖沒有直言,可杜知縣已看出這個後生的來意,也不藏私,將自己打理縣衙、與書吏打交道的過程細細道來,隻盼大寧朝再多添幾位真正能為民做事的好官。
期間,唐林也提出疑惑,問道:“明府既然知道下麵書吏貪汙現象嚴重,為何不能一舉製之呢?”
對此,杜知縣看了眼唐林,隻說:“既然你有此疑問,不妨再四處走走,記得多聽、多看、多思。”
唐林謝過杜知縣,與其拜彆後,又出發前往其它縣城。